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秋節烤肉之省思

發布日期:
作者: 倪振金。
點閱率:779

每年吸引6百萬名香客的台北行天宮,已於日前嚴正宣布:為了環保及節約,此後廟埕不設香爐及供桌,信徒雙手合十拜拜即可,不燒香也不要準備供品,「用手敬拜、用心敬神」,也為此撤下使用長達半世紀的供桌與香爐,北市民政局長黃呂錦茹說,過去曾推行「不燒紙錢」,香客也沒有減少,顯然民眾已逐漸接受。此論一出,引來不少震撼,但更多的是禮時為大之時代意義的正面肯定。
行天宮建廟50多年,又稱恩主宮,祭祀關公,是北部知名廟宇,香火鼎盛,不少外國遊客慕名而來。行天宮從建廟一開始就不燒紙錢,11年前將原有的5個大香爐減到兩個,廟內也不賣供品和香,由「效勞生」(廟內義工的稱呼)發香給信眾,一人最多2炷香。執事李楚華說,行天宮一年超過6百萬人次參拜,每人點兩炷香,數量驚人,加上線香多是進口,有化學物質,空氣品質仍受影響。因而決定予以改革。決定革新的另一個關鍵原因,是供品過度浪費。他表示,許多信徒買附近一個10元的小米糕供品,拜拜後就留在供桌上。原本廟方都會捐給弱勢團體,但這2年民眾擔心有防腐劑,廟方也不敢捐贈,平日一天要丟掉上百個,初一、十五大日子,一天更要丟掉上千個,「倒到手軟,真的很浪費!」因而有此次令人稱讚之:撤香爐供桌 用手敬拜、用心敬神的時代壯舉。
其實,不點香,不燒紙錢之時代壯舉,不僅是行天宮而已,佛教之慈濟亦如此,以清水之水煙代替點香,以慈心代供品,以孝心代紙錢,不僅環保,更具有公民教育之意義,怎不令人稱讚乎,禮讚乎?
  這兩個令人讚許之案例,告訴了我們一個時代意義,那就是禮時為大,沒有不能改革之陳習,更沒有不能去除之民俗。所謂民俗不能易,舊俗不能改,都是媚俗之藉口,都是懦弱之代名詞。就像行之有年的中秋烤肉一樣,「一家烤肉,萬家香」這本來是十幾年前萬家香烤肉醬公司推出的電視廣告台詞,加上金蘭烤肉醬的互相競爭,甚至變成大家對中秋節的既定印象、變成唯一主角。只是當家家戶戶都不約而同地在中秋節搬出烤肉架、升起木炭時,空氣的災害就開始了,空氣中懸浮微粒、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濃度逐漸升高;晚上十一點達到最高,多數地區空氣達不良級,且要到隔天才慢慢恢復正常。
職是之故,在歡慶中秋佳節之時,在家家戶戶以烤肉代替月餅之時刻,我們是否以行天宮之例,以慈濟之案,改革行之有年之中秋烤肉之習俗?且以本文與鄉親共慶中秋佳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