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圍頭能古寧頭也能

發布日期:
作者: 邱英美。
點閱率:1,091

最近有一趟圍頭之行,揭開了這一個小漁村的神祕面紗。
原來在八二三砲戰之中,圍頭控扼了料羅灣運補的要道,它的砲火對我們構成嚴重的威脅,然而它的地理區位愈重要,它遭受回敬的砲火就更猛烈。
兩岸在這一場砲戰裡,誰也沒討到便宜,我們的八英吋巨砲,曾經把他們轟得暈頭轉向,小小的一個圍頭村,就遭受五萬發砲彈的猛擊,全村百分之七十毀於砲火,在兩岸對峙、仇殺的年代,圍頭百姓深受其害,一窮二白,幾乎翻不了身。
直到上世紀九○年代,情勢才有所改變。融冰從民間開始,圍頭的漁民與我們的漁民在海上接觸之後,雙方有了善意的互動,從海上小額貿易發端,圍頭的漁民賺到了錢,改善了生活。
其次,金門的漁民不時的登岸,有了進一步的交流與了解,發展出兩岸人民婚配的感情,如今圍頭村的姑娘已有超過一百人嫁到金門來,成為金門媳婦。這樣的歷史看來似乎有些荒謬,然而歷史有時就在荒謬之中形成,不是任何人力可以左右。
這就是歷史之勢。兩岸的對抗與仇殺是勢,兩岸的交流與通婚也是勢,誰能創機握勢,誰就能站在歷史的浪頭上。
圍頭村善用歷史的機勢,過去遭受砲火猛擊,現在卻以戰役史蹟,成為發展觀光的本錢;以前兩岸仇殺,如今卻以海峽第一村,打造出兩岸從冤家變親家的和平意象。
圍頭村的這種觀念,村長洪水平說是得自於金門的靈感。金門發展戰地觀光,他看了之後回去如法炮製,成效卓著,短短六、七年間,幾乎脫胎換骨。村長母親特地帶我們參觀敬老院,這是發展觀光賺到錢所設立的,免費安置老人,供應三餐;此外又建置房舍,免費供低收入戶居住。一個小小的圍頭村長,月薪只有一千二百塊人民幣,團隊多為義工,但是戰鬥力十足,洪水平因此很得居民擁戴,已連任三屆村長。
其實金門的戰役史蹟比圍頭豐富,金門的歷史地位比圍頭重要;圍頭村長從金門的靈感得到轉化,我們可以從圍頭的成功得到啟發。
圍頭是頭,古寧頭也是頭,圍頭村長說兩頭可以結為姊妹村。圍頭憑著幾個砲陣地,成功的發展觀光,古寧頭在現代歷史之中,改變了兩岸的局勢,所謂「大戰古寧頭,兩岸變兩國」,古寧頭的歷史是重中之重,圍頭想跟古寧頭締盟,無疑的可以沾古寧頭的光。
古寧頭應善用自己的歷史優勢,標榜「千年一村古寧頭」,或者以「現代赤壁古寧頭」作為自己的歷史定位。像圍頭的「海峽第一村」一樣,打響自己的名號。
金門發展戰地觀光多年,有了不少建設,若能進一步充實內涵,相信更能吸引世人的目光。譬如可以在林厝的和平公園,興建一座戰爭與和平博物館,以八二三砲戰金門落彈四十七萬發的砲彈原型,作為構建園區的素材,讓世人感受四十七萬砲彈數量的震撼。
館內可以規劃幾個展室,闢出名人堂,陳展跟金門戰役有關人物包括庶民在內的生平事跡、著作與史料,讓遊客對金門戰史一目了然;其次搜羅世界上有關金門各次戰役的書籍、報導、圖片、影片以及論文、史料,使成為研究金門學的重鎮。
現在兩岸互動往來密切,重新回頭審視古寧頭這一仗,兩岸同胞應哀矜勿喜。因此,可以興建一座悲憫兩岸同胞紀念碑,請詩人寫現代版赤壁賦,請書家題字,呈現一種戰地文化的底蘊。
讓兩岸共同來面對這一段歷史,正如李福井在其著作《1949古寧頭戰紀》,「寫給胡錦濤的一封公開信」中所言──建碑、遷葬、安魂、公祭,兩岸領導人相會金門,一起馨香祭拜,展現中國人不再打中國人,中國人不再自相殘殺的善意,使魂魄有依,無憾往生。
圍頭因勢利導,轉禍為福,完全在村長洪水平的一念之間。小小的一個圍頭村,現在人口只有四千五百人,金門長住人口是圍頭的十倍以上,圍頭村能,相信古寧頭村也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