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另一張床
數年前,我們瓊林古厝裡,一個房間連接地下的防空洞,被填滿泥土,原本聳立地面一公尺餘的土堆,夷為平地。這防空洞,已善盡歷史的使命,雖被埋掉了,卻埋不掉我曾躲在它懷裡,那段烽火戰亂歲月的記憶。
不知要算幸或不幸,當年甚少金門孩童能睡在防空洞裡,躲避砲彈或宣傳彈的。「今晚要睡防空洞喲!」爸媽會叮嚀我們小孩們,「最近砲彈打得緊!」當時的阿共,算計得很精,單號由他們打,雙號輪我們打,他們單數月份裡,能多打一天。宣傳砲,總是摸黑響起,在單號天黑後或雙號凌晨過後。
相信,不少金門鄉親,依然歷歷記得,曾經有多少個夜晚,被阿共的宣傳砲擾醒,又有多少個黑暗又寒冷刺骨的冬夜,試著用棉被掩住如猛虎的砲聲,卻掩蓋不了,阿共一波波無情的砲轟,隨時被擊中,命在旦夕的驚悚感。
通常,我們是雙號夜晚入睡防空洞的,提防凌晨一過的單號,宣傳砲打近了,幾個小孩要在睡夢中從被窩裡被挖起來,睡眼惺忪,神智朦朧的,煞是難過。防空洞三到五坪,夠容睡五、六個小孩。防空洞的水泥地面上,先鋪上一層木板,再墊上一層舊棉被,就成了我們的另一張床了。
我家的防空洞,深入地下二、三公尺,梅雨季節,濕氣和霉味最濃,壁上懸滿欲滴的水珠,燈光下晶瑩閃爍。早年,先用蠟燭和煤油燈照明,後來,才引入電燈,洞裡染有一種與世隔絕的神祕氛圍。在那氛圍裡,我們小孩玩遊戲、下棋、寫字、閱讀等,真是「別有洞天」!兩岸戰爭對立,賜給我們一個特殊的、難忘的防空洞童年時光!
防空洞這張床,伴我渡過童年的許多歲月,給我溫暖與安全感,卻也讓我親睹戰爭的恐怖與無法躲避的人間悲劇。
有些夜晚,一覺到天明,沒有宣傳砲來擾夢。更多夜晚,被隆隆砲聲吵醒,只聽見:家人和左右鄰居的腳步聲和驚叫聲交相輝映,接著,雞鳴狗吠,鍋瓢碗盤此起彼落的聲響。在防空洞裡,大人們議論紛紛,猜測著砲落誰家。最令人悲痛欲絕的,莫過於洞外傳來陣陣刺耳的哭泣聲,恐有親友非亡即重傷了。悲劇化成慘痛的哭泣哀嚎聲,聲聲淒厲、聲聲叫人斷魂。也聲聲鑲進我一生記憶的最深處!那夜,那張床,是我此生睡過最難熬、最難入夢的一張床。
防空洞這張床,有風平浪靜的時候,也有波濤洶湧的時候。在宣傳砲平靜的日子裡,我享受短暫的、意外獲得的睡眠與寧謐;在宣傳砲興風作浪的日子裡,我顯得異常冷靜。冷靜的深淵裡,我牢牢記住:戰爭帶來的悲劇,是我這輩子看過最真實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