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選舉過後

發布日期:
作者: 陳世聰。
點閱率:713

中華民國史上最龐大的一場地方選舉已在上週落幕了,國民黨大敗,民進黨大勝,不!應該是人民用選票表達了對執政黨政績不佳的不滿,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的太陽花學運,下半年來的食安問題,引起社會不安,人心惶惶。這不禁令人想到2009年那次縣市長選舉,那次國民黨喊出的口號是:「改變,你準備好了嗎?」,那次的十七縣市長選舉,國民黨贏得12席,民進黨贏得4席;接著2010年的五都市長選舉,國民黨3席,民進黨2席,合起來是國民黨15席,民進黨6席,2009和2010年的地方選舉正是台灣二次政黨輪替,民進黨阿扁的貪腐政權被終結,馬英九以清廉和良好的形象當選總統後的一、二年,受到母雞帶小雞的影響,人民思變的心理自然帶動各縣市地方選舉國民黨的勝利。
而這次的九合一選舉縣市長民進黨佔13席,國民黨佔6席,整個主客完全易勢,這應歸因於2012年以後馬政府團隊在第二任期很多危機處理的事件,如:廣大興漁船事件、洪仲丘虐死案,欠缺妥善處理的能力,引發很大的民怨;再加上近一、二年的王馬政爭、反服貿的太陽花事件和最近的食安問題,執政黨在處理許多事件似乎亂了方寸,沒有理念,也沒有強力實踐的能力,尤其無法傾聽現代年輕人的聲音,太陽花事件更引發許多年輕人參加公共事務的強烈動機,但是政府似乎沒有看到這樣的現象,也忽略了年輕世代對目前政局的反應,導致許多年輕人和首投族對執政黨提名人選投下反對票。其實台灣的民主政治正趨向成熟,不同的時空因素,產生不同的政治人物,厭倦了藍綠對抗,權貴當道,響往真正公民參與的市民政治,自然就產生像台北市柯文哲當選市長的現象。
「相信什麼,你就是什麼。」民主政治不僅是理念政策的辯證和維護,更是理念政策的落實和執行,在變局中更要求新求變,逆轉求勝。美國首位華裔女部長趙小蘭於今年11月17日返台接受交大頒贈榮譽博士學位對台灣的學子勉勵:「不要害怕犯錯,因為每一次的挫折都會讓你成長。」,愛因斯坦也說過:「無過之人是沒有嘗鮮過的人。」民主政治是一種試金石,透過選舉,堅持的理念成功的獲得選民支持的就成為執政黨,無力執行完成人民託負與期待的就變成在野黨;然而遭受挫折,經過改革和重整的在野黨卻也可能重返執政,而掌握權力,施政無能的執政黨也可能淪為在野黨,政黨輪替正是民主政治可貴的地方,沒有所謂「完全執政」和「永遠的執政」,那不過是政治的神話,民主政治「順民者昌,失民者亡」,選舉正是這種責任政治的體現。
因此選舉過後,勝選的一方應是責任和承擔的開始,應該戰戰兢兢,戮力以赴,而敗選的一方則更需反躬自省,重整腳步掌握改變的契機;而身負民意託負的民意代表更需要努力監督施政,不負眾望,扮演為民喉舌的角色,而廣大的普羅大眾,更需關心公共事務,惟有全民監督才能造就公正、廉能、有效率的民主政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