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腳底踩黃金

發布日期:
作者: 寒玉。
點閱率:764

眾所皆知,養寵物係個人的興趣和行為,旁人無權加以干涉,但如果製造環境髒亂與社會問題,則人人可誅之,這是不爭的事實。
倘若養狗不以繩索栓養或關在籠子裡,任由牠東遊西盪四處大小便,造成環境的髒亂,那便是缺乏公德心。相信誰也不願見到自家的車輪胎被狗灑尿,更不願見到自己的腳底踩黃金。凡此,勢必要歸咎於狗主人的自私自利與不自愛。可是一旦面對如此的情景,為了彼此之間的和諧,街坊鄰居亦只是敢怒不敢言,除了在背後談論,卻也無人敢出面糾正。故而,每當走出家門,稍為不慎即是鞋底沾狗屎,揮之不去的狗屎味,想不令人作嘔也難。
倘若要養狗,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必須栓養在自家,若想帶牠出去放風或蹓躂,更應攜帶清理糞便的器具,一旦狗兒排便,就要立即清理,別讓狗屎著地而影響環境衛生,這是每個守法的國民應有的體認。
打從數月前,村子一位未婚媽媽養了一隻狗兒,但每每狗兒在前面大便,鄰居則必須在後頭掃狗屎。雖然同情她大腹便便,但時間一久,卻也不得不加以導正,豈能任由她為所欲為。於是好心的村人呼籲她隨手做環保,莫讓狗屎滿街跑。可是她卻聽不進去忠言,除了不加理會,甚至還出言挑釁。村人在忍無可忍的情境下,只好向其長輩反映,其祖母自知理虧,再三地向村人道歉,卻也直言她已年老,管不動這個孫女。
當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原以為她會收歛點,想不到狗屎依然一日一日地放,非僅沒有處理的意願,更不理會村人的糾正。當然,如果是古時候,每天清晨,農人會拿著俗稱的「狗耙仔」與「畚箕」,四處去「巡狗屎」,好作為農作物的肥料。然而,現在已是一個不一樣的時空,在環境衛生與環保意識抬頭下,誰會容許村內四處是狗屎?因此只好透過公權力來導正她不當的行為。
電話一撥通,想不到環保局稽查人員隔日即會同鎮公所相關人員及里長親臨現場處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他們抵達時,週遭的狗屎已「神奇」地清理乾淨,主人與狗亦不知去向,里長敲門不見回應,稽查人員只好打道回府,決定改天再來拜訪。可是當稽查人員離開後,護孫心切的老祖母卻四處放話與告狀,認為打電話的村人不厚道,的確和先前打躬作揖與道歉的明理行徑有天壤之別。一些不明就理的婦人竟聽信她的謊言,就如同「乩童」與「桌頭」般地一唱一和,指責檢舉人的不是。由此可見,社會之公平正義已不復存在。
俗話說:「出頭損角」,既然要主持正義就不怕得罪人,敢進廚房更不必怕油煙,一個社區若要進步,村人就不能鄉愿,雖然同住一個村落,彼此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但是在這個祥和的社會,則依然得明理講是非,做錯事更要勇於認錯,先聖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倘若惱羞成怒硬拗,復又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實無任何意義可言。
當人們的良知被矇蔽,其道德觀勢必也越來越薄弱,這與其所受的教育似乎沒有太大的關聯。別忘了,心存善念,子孫方能福壽綿延,否則,燒再多的香,拜再多的佛,亦是枉然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