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世道酬勤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欽進。
點閱率:773

前些日子在《聯合報》看到一篇社論,標題是「當世道不再酬勤 高鐵財改夭折是必然」。作者以他的觀點來解釋當前的柯文哲現象,認為在譁眾取寵及集體遊戲化的年代,官員若只默默努力,而不向人民迎合示好,很難贏得掌聲,甚至只會遭到冷眼。
總體而言,大部分的人應該會同意這樣的看法,畢竟時代真的變了,現在已經不是那個政府說什麼就是什麼的時代了。現在政府拋出一個政策議題,人民首先會先質疑,然後才去探查政府真正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是那麼純正,甚或其間容得下反對者的質疑及操作,恐怕成功的機會就不高了,這也就是為什麼號稱博士級的閣員們會損耗得如此之快的主因。其實,代議政治的源始就是菁英政治,這些博士級腦袋想不清楚的是,為什麼我們已經考慮得盡善美了,已經盡量的讓「利大於弊」了,為什麼民眾還是不滿意?縱是朝野易位,就能提出更好的辦法嗎?質疑誠然有理,但癥結仍在「世道酬勤」啊!
主張世道不酬勤者以為,柯文哲只嚷著要拆2百多戶違建就引來了一片讚賞,新北市一年拆了1萬2千多間違建,卻無人聞問。道理人人都懂,甚至我們還以為,這是媒體有計畫的進行「造神運動」;然而,柯氏之所以備受關注,難道不也是因為一個「勤」字嗎?而且他所做的每一件,又何嘗不是理所當然或本該如此的?只是之前因為種種的壓力、考量,以致蒙蔽了事物的本質,變得有些積非成是,甚至是以假亂真、是非不明。而柯氏現在所做所為不過是將讓事務回到原本、回到原來的軌道。以前,這樣的行為會被稱誦為開大道、走正路,但現在則會被類比為搞怪、瘋子一樣的行為;這已經不是行為是否妥適的問題了,而是人們已經變得足夠的世故與圓滑了,既不輕易的對未知的事務表態,卻又不喜歡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感覺,於是乎在出了柯某人這樣一個敢於直白是非、勇於改變現狀的怪胎,欣喜而從、奉若偶像,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因此,與其說是世道不酬勤,不若說世道不酬的,是菁英們「自我感覺良好」之勤。以服貿闖關為例,馬總統講了上百遍的利大於弊,就是無法說服實際口袋少了真金白銀的百姓;高鐵破產,明明倒楣的就是全體國人,而菁英們提出來的方案,卻是延長搞出爛攤子的始作俑四十年的特許經營權。或許政治菁英所做的決策,都是對人民有利,且利大於弊。但沒有過細說分明、充分溝通與理解的「包裹決策」,在當下是沒有市場的,因為,人們堅信,與其悶著頭任他人主宰,不若自個伸頭一刀來得痛快;這真的不是「決策官員再怎麼一片赤忱、心秉專業,也可能勞而無獲,甚至適得其反」的問題了,而是根本拜錯了神、走錯了道,如何能不讓民眾群起反彈?
世道酬勤,更酬真理。人民對政府的質疑,本屬必然,誠實努力的人終究會受獎賞,因為,在這個時代裡,此種人就如柯氏一般,絕對是「怪胎」一枚!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