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三坊七巷的聲音

發布日期:
作者: 邱英美。
點閱率:1,064

大學時代,班上同學相約到逯耀東老師家,眾所皆知老師重美食,個性幽默豁達,殊不知老師還有看手相的本領。同學紛紛圍著老師要求看相,老師拾起我的手,說:「驛馬星動!妳啊,四處跑的命。」當時我尚未畢業,也沒有留學計劃,因此聽過即罷,完全不放在心上。
  沒想到老師一語中的,爾後因工作、探親或旅行,不知不覺跑了數十個國家。旅遊的型態也由追逐大山大海、奇珍異聞,縮小至穿梭民間巷弄,僅僅為了與人對話和尋找市井的氣味。
  走進福州三坊七巷,也是這樣的心情。這裡自古人文薈萃,古厝經過整修多闢為名人堂、美術館,每個巷弄總會出現幾間,館藏倒也豐富多采。建築則一式青瓦白牆,偶見幾棵綠樹自內院探出牆頭,與高掛的紅色燈籠相互輝映,雄偉中不失清雅。然而或許景觀過於一致,不覺有些乏了,直到遇上葛家大院的主人-壽年老先生,精神才為之一振。
  這是位於黃巷裡的一棟三落大宅,頹垣斷壁,磚瓦石塊散落一地,兩位工人正在那兒敲敲打打。門樑上的牌匾吸引了我的目光-「葛家大院」,上頭有一排小字-「原唐朝黃璞故居」。
  「為何黃璞故居會成為葛家大院呢?」
  主人肯定喜歡我這個問題,搬張椅子要我坐下,「我得好好跟妳說這一段故事。黃家始祖為世族,地位如同大理段氏王爺一般……」於是,從兩晉黃氏入閩談到唐代黃璞,一部黃家遷徙史,正是一部黎民生存奮鬥史,道盡百姓在朝代更替、戰亂頻仍下如何避禍求生的艱辛。至於買下黃氏古厝的葛家竟是菲律賓皇族,明初菲島政變,皇子藉朝貢之名向朱元璋請求派兵平亂未果,遂選擇窮山惡水、南蠻未化之地福州隱身,從事鹽田生意,一生不敢返家,終至客死異鄉。
  原來,門前這幅對聯:「千年王府迎新春/萬世基業羊開泰」,「千年王府」訴說的,正是一千八百年來兩姓王爺的家族故事呢。
  黃璞的事蹟或許從史書中可以略尋一、二,但絕不會像主人講述得這般動人。「黃璞一生無大功,40多歲才中進士,不過擔任翰林院編修,不久即告老還鄉,但他可是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他繼續說道:「黃巢起義,行三光政策,福州幾成空城。一日軍隊又至,遠遠聽到朗朗書聲,循聲而至,原來是黃璞在吟誦。黃巢要殺他,問:『你怕死嗎?』黃璞回答:『死,誰都怕,包括你。你一路搶掠,激起民怨,早失民心,如何能得天下?』黃巢驚醒,遂貼出告示,從今起不准取百姓一針一線,違者斬。那年黃璞11歲。」
  提及古蹟修復,主人趕緊聲明:「我絕不讓政府來修!你瞧,三坊七巷全修成一個樣,只見明清,不見唐宋,因為明清建築最容易交差,古建築的文化底蘊破壞殆盡。」他強調錯誤的加法觀念讓原本亭臺樓榭、花廳戲台全改建成了房舍,王府的氣派規模都不見了,當年三坊七巷居民不過2萬人,哪裡需要那麼多房舍?為了證明葛家大院是晉唐而非明清建築,他還特地將油漆殘骸送往台灣實驗室化驗。
  「古建築會說話,而且只說真話不說假話,我們要能解讀它。」老先生語重心長地表示,古厝是不同朝代的烙印,是世界珍寶,要留予後人的。「於今之計只能等待,我相信歷史的巨輪不斷前進,國家終有一天會理解重視的。」他自嘲:「我已這把年紀,隨時等待馬克斯電話召喚,怕是看不到了。」
  不論權位者是否聽到古建築說話,我知道透過壽年老先生,我已讀到了三坊七巷真正的聲音,那些被觀光客驚鴻一瞥的熱鬧假象背後,隱藏的是多麼豐沛的情感以及深刻的內在對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