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母親河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學敏。
點閱率:968

聆賞捷克作曲家史麥塔納《我的祖國》交響詩,每一次都有大感動。它是由六部樂章(六個獨立作品)組成,特別是第二部作品〈莫爾道河〉最教我心盪神迷,如癡如醉;今年4月4日是〈莫爾道河〉首演140週年紀念日,我把史麥塔納這張專輯找出來播放,聊表敬意。心情隨著樂曲流轉,從涓涓細流到水勢豐沛,再到廣袤壯闊,莫爾道河逕自川流,最後緩緩流進易北河。過程之中收蓄著澎湃洶湧的情感,漸漸滾成一種巨大的張力,迸發出一種無法言喻的感動,這種感動除了來自於對音樂的共鳴之外,還有某種沉潛的情感深藏其中,我凝神定靜思考良久,終於懂了。這是人與河流的交響曲嘛!原來,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條河,一條日思夜想的母親河。史麥塔納嘔心瀝血創作的莫爾道河,父親念念不忘的黃河,夫婿口裡時常提起的金沙溪,都是那麼神聖,那麼叫人魂牽夢繫。母親河真是人們一輩子歌頌的史詩,是詩人、作家、音樂家、藝術家文學藝術生命的載體。
先來聊聊史麥塔納的莫爾道河吧!史麥塔納採用音畫法來描繪這條波西米亞最重要的河,她有兩條主要源流,一條急促,以小提琴演奏,另一條平緩,以長笛來表現;匯流後穿過森林,看到壯麗的風景便以法國號詮釋,史麥塔納精心描繪一場農夫的婚禮,甚至連美人魚也在月光下陶醉起舞呢!長笛和雙簧管表現得十分傳神;接著在山岩圍繞的城堡廢墟裡,樂曲回到莫爾道河主題,小提琴與雙簧管再現第一主題,隨後,河水流入湍急的聖約翰急流,進入布拉格時,河面變寬,水流趨緩,流過巍峨壯觀的高堡,緩緩流入易北河。外國人說從來沒有一首曲子如此深動描寫一條河流,殊不知中國的《黃河大合唱》波瀾壯闊亦是一絕。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一部交響樂組曲,也是影響中華樂壇最大的代表作。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冼星海於1939年3月作曲,以中華民族發源地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中華兒女堅強不屈的精神與保衛祖國的信念。整部作品共八個樂章,每一樂章,都是透過朗誦和樂隊為背景串聯起來。分別是:〈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
聽《黃河大合唱》情緒更是錯綜複雜、百轉千迴,或激越、或雄壯、或低洄如訴、或氣勢磅礡、慷慨昂揚。回想父親的描述,我輕聲哼唱著〈黃水謠〉,體會到黃河與父親之間,河戀綿邈、情思悠長,或嚶嚶長嘆,鄉愁難解的幽幽悲涼,或感受黃河怒吼,縱浪萬千的浩浩湯湯。整體音樂語言明快簡練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豐富多彩的合唱與樂隊交響相互輝映,渾然天成;全曲規模宏偉,表現中華兒女的豪壯氣概,構成這部作品獨創性的藝術特色。
相對於《黃河大合唱》的雄渾大器,〈金沙溪〉細膩悠揚恰似小家碧玉,惹人憐愛。這一首由黃克全作詞、李子恆譜曲的〈金沙溪〉寫的正是金門島鄉的光前溪(河床、河岸沙色金黃亮眼,又名金沙溪)。曾經在黃克全、李子恆口中聽過無數次有關金沙溪的點點滴滴,他們說小時候的金沙溪好美,水流豐沛,孩子們在溪裡頭裸泳、戲水,聽雲雀(圃丟仔)在半空中發出美妙的鳴囀,彷彿置身世外桃源,感覺好幸福。聽李子恆悠悠唱起──
「大山腳 水流溪 我問汝 半天頂的圃丟仔 叨位去
大山腳 水流溪 我問汝 泅水的少年郎 叨位去……」
這兩位表兄弟對母親河的吟詠,讓人好生感動。歌聲傳入心靈深處,我揣想著金沙溪是一條甚麼樣的溪流啊?當年,她流經后水頭的時候,竟孕育出這樣的文學少年和音樂才子。望著金沙溪奔流入海,心想這文藝的臍帶是永遠剪不斷的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