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4兩
在國外偶遇一些文革期間出走的中國人,回溯那段歷史,或噤不敢言,或不勝唏噓,概沒有像這位陳世善老先生,講起古來如此輕鬆自在,有一份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泰然。
認識陳世善亦屬偶然。那日,走進三坊七巷「葉氏民居」-現變身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苑內正展出木雕、石雕、漆線雕、古琴、茶具…等。福州泥塑館隱身天井一角,我遠遠望見店內有尊三倍高的泥塑人頭像,雕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覺被吸引前去。這時一位老先生馬上走到塑像旁,開心地問:「你看他像不像我?」原來這是一尊自塑像,作者正是這位老先生陳世善。
和陳世善對話很愉快,年踰八十的他笑容滿面、活力十足。他謙稱自己並未受過學院訓練,只是隨興創作,不量產也不哄抬價格,還經常義務教學呢。「除了享受這種由自心愛好而產生的自心快樂,我練美聲合唱、跳國標舞、注意養生、退休俸夠用……」,他不斷細數更多的快樂元素,彷彿自開天闢地以來,幸福即如此存在。
望著這樣一位神完氣足的老人,我不禁懷疑,難道他不曾走過慘痛的文革?
「三反、五反、文革我都經歷過,批鬥、自殺,死了好多人哪!」他靜靜敘述,沒有任何情緒。隨後又半開玩笑地說:「待會兒你去五一廣場于山堂前,仔細看看那座白色的毛澤東雕像,他右手高舉,象徵支持知識份子,左手藏在身後,拿著一頂右派的帽子,隨時準備扣在知識份子的頭上。」
他有兩次被批鬥的經驗,第一次是為了王洛賓的歌《日夜想念毛主席》。這是一首新疆民謠,歌詞裡有「想念毛主席、想念毛主席,我日夜想念毛主席。」由於「想念」維吾爾族發音「撒拉姆」,陳世善於是這麼唱:「撒拉姆毛主席、撒拉姆毛主席…」,結果被控訴反革命,具體罪名是:你要殺了毛主席。
罪名確定,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恐怖鬥爭,遊街、罰跪、關禁閉、塗黑臉,不准跟群眾說話,不能上街、旅遊,完全孤立於社會,甚至遭惡人乘機勒索。
第二次被批鬥,則是陳世善當眾點名家鄉的人民公社,因饑餓和瘟疫死了數百人。中央震怒,說陳世善造謠,因為人民日報、福建日報都沒有刊登一人餓死的消息。「其實當時餓死的,豈止幾百人。」陳世善說:「我們那裡三個鄉就餓死了五千人。原先死者都被抬往八里路外的山上埋葬,後來死者日益增多,抬棺的也餓到沒力氣抬了,只好就近路邊掩埋。」
後來中央派調查團來,詢問在地醫生楊五五,是否提供公社餓死幾百人的訊息給陳世善,要他出面指控陳世善有罪。沒想到楊醫師回答:「陳世善錯在記憶力不好,餓死的不是幾百人,是幾千人。」楊醫師感慨兩百多人來找他治病,但藥補之下消化更快,有些人已餓了七、八天,肚子裡沒半點糧食可供消化,他要怎麼開藥呢?最後只能在處方箋寫下「大米4兩」四個字。
這樣一個悲慘故事,陳世善說來何以這般寧靜釋然?走過憂患困頓的歲月,回首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似乎人生中所有好的壞的他都盡皆包容了,不露苦相,沒有糾結,就這麼繼續往前走去。
穿梭在三坊七巷的名人館,林覺民、郁達夫、林則徐、沈葆楨…等諸多英雄事蹟,的確令人慷慨激昂、印象深刻。但不知怎麼,旅行歸來,不時縈繞心頭的,卻是這位關心現世,但求當下安穩、活出喜樂的小人物陳世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