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外婆

發布日期:
作者: 陳亞馨。
點閱率:917

外婆曾經是裹小腳的,雖然後來解放了,但三寸金蓮早已成形,放與不放其實沒什麼差別,還是一樣要到處去尋找特小的繡花布鞋才能合腳,赴台工作之後,這尋鞋的差事就輪到我頭上,隨著年鼓頻催,歸鄉日近,除了趕辦返鄉的年貨,還不忘替外婆尋買幾雙繡花布鞋,不是外婆偏愛繡花鞋,而是繡花鞋才有較接近三寸金蓮的尺寸,另外還得幫外婆織件毛圍巾,這是外婆的最愛,除了這些能回報外婆的好,自父親過世之後,已無其它了。
父親在世時,每逢春耕秋收,必會吆喝三五好友去古寧頭南山,要收、要割、要栽、要種,一天就完成了,外婆總會招待這一群幫忙農耕的貴客吃飽喝足還帶著白白胖胖的海蚵回家,「受人點滴當湧泉以報」這是外婆的口頭禪,但事實也是如此,外婆不僅對外人如此週到,對於既是外家又是婿家的我們更是疼愛有加,常常踩著放大的小腳大包小包的帶來吃的用的,從南山到陳坑要轉兩趟車,對年紀越來越大的外婆來說就像翻山越嶺一樣的辛苦,但為了疼惜的女兒和外孫,外婆從不怕甘苦,這也是我們和外婆特別親近的原因吧,她疼惜我們就像自己的孫子女一樣。
母親是外婆的么女,當年外公在新加坡打拚時,也曾風光一時,可惜一場太平洋戰火壞了他的事業,客死異鄉後,外婆才帶著年幼的母親和舅舅返回故鄉安居,也是因為舅舅年幼,所以特別把希望寄託在既是外甥又是女婿的父親身上,扶助他在金城開業失敗後,又幫助他在家裡弄了個雜貨鋪糊口,最終還是收攤回去打漁種菜,也許這才適合海派耿直的父親本質吧!只是苦了外婆,既心疼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兒,又捨不得這一群外孫常常有一餐沒一餐的餓著,自己省吃儉用也要大老遠送來吃的用的,外婆的愛,我們姊妹群都深深感受,所以特別與外婆親近,一直到外婆壽終前,姊妹們都還是常常去探望外婆的,可見外婆在我們的心中有多重要了。只是外婆總是對著我們懊悔嘆息著,深深遺憾在挽救外家經濟未成,又讓寶貝女兒深陷其中的痛苦,讓我心疼不已。當時外婆年事已高,其實我了解,她已把希望寄託在我們姊妹的身上,父親的早逝,體弱的母親,在當時還有誰能讓她安心讓她寄望呢?
外婆過世多年了,還是常常想起她那慈祥的身影、一如從前的慈愛叮嚀,她在我們心中其實從未離開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