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見聞
雖然免費搭公車已實施好幾年,但因家中有車代步,因此鮮少搭乘,就在這一年多來,才真正享受到縣民的福利。當每天搭乘第一班公車返老家時,卻也在車上見識到敬老尊賢的可貴,與旁若無人地將老人家當空氣的自私心態,這就是現在社會存在的普遍現象,該怪教育的失敗、還是道德的淪喪?相信各人心中自有一把尺。
毋庸置疑地,博愛座是老弱婦孺的專屬座位,然而多少年輕學子和身強力壯之輩則不知禮讓長者,上車不是閉目養神,就是低首啃書的假模樣,或者是滑著手機賴來賴去,如此之行徑,究竟是該褒還是貶?
大部分公車司機均以客為尊、服務態度佳,讓鄉親有受到尊重的感受,但卻也有少部份公車司機,把車上的音響開得太大,似乎沒有考量到乘客耳膜的承受量?終究,不是每個人都有音樂細胞,總而言之、多數鄉親想要的是耳根的清靜。
每天搭公車出門的除了學生外,幾乎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或許上市場買菜、抑或是到醫療院所做復健,這種生活中必備的交通工具,亦是政府照顧百姓的德政,一點也不可輕忽。可是隨著新式公車的上路,其中間走道、左右兩側卻高了一階,年輕人想坐上位置尚要出點力氣,對老人家而言可真折騰,那種使不上力的無力感,又有幾人會主動伸手去攙扶他們一把,萬一讓老人家不慎而跌倒,那可不是鬧著玩的,沒有親睹還真不敢想像!
乘客高分貝的談笑風生,也是公車上的一絕,每日透過他們的金口播報地方新聞,東家長、西家短,聽說之聲不絕於耳,究竟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有些沒求證過的地方要聞,傳言甚囂,萬一傷到那些無辜的人,那可真是要人命。一旦讓當事人聽到,不知做何感想?寄語那些喜歡播報馬路消息的地方新聞播報者,必須留點口德,千萬別造口業。
說啊說、談啊談,祭祀神明保平安,哪家顯赫最威嚴?或是卜卦找三姑,卜卜子女的前途、問問往生者在何處?亦有好康逗相報的「踅踅唸」,去了之後獎品抱回家,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一旦定力不夠的則被耍得團團轉,花錢買了一堆垃圾食物和偽藥,吃了傷身又傷心。更有一些大嘴巴,喜歡說些不上道的八卦,誰家的女兒未婚懷孕,誰家的媳婦與公公亂倫,誰家的老公到大陸找女人,誰家老婆紅杏出牆倒貼小白臉,不管傳聞是真是假,或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透過心口不一的口業,很快地傳遍整個島嶼。
即使是不負責任的謊言,說多了、傳遠了,亦如真實故事一般,而處在虛偽的社會,的確是八卦有人聽、正事少人理,而今天你講人、明天人講你,不斷地循環,這樣的因果,可別怨天和怪地。而不管是時事要聞或是地方新聞與小道消息,倘若多一些正面思考,互相尊重、相互包容、彼此鼓勵,社會勢必更祥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