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人神之間

發布日期:
作者: 寒玉。
點閱率:679

八月清晨的某一天,趁著陽光尚未露臉之前,漫步於瓊林里公所前的廣場,欣賞早起的婆婆媽媽舞動的身影。此刻沒有微風輕拂,只有悠揚的音樂聲,伴隨著她們心靈的躍動,以及聆聽蟲鳴鳥叫的協奏曲,這是一天大地甦醒的開始。而幾位平易近人的婆婆媽媽們,總會邀約我一起來活動活動筋骨,但遺憾自己身體狀況不許可,除散步,無法做其他運動,常常,我僅能在一旁觀看,欣賞她們曼妙的舞姿,如此,何嘗不也是美事一樁。
運動時光告一段落,彼此揮手說再見,相約明天再擱來!接著幾個公車站牌,人影穿梭,行人匆匆,昔日我也是每日清早必趕第一班公車,回老家照護公公與祭拜神明和祖先。而有天則感到頭暈目眩,不小心竟在樓梯踩空,除扭傷腳踝、也虛驚一場,從此,另一半堅持每天專車接送,一早五點多天微亮就把我載回老家,晚間八、九點再載回住家,如此地來來往往,一趟又一趟,最辛苦的人莫過於他!
看著來來去去的人群,頭一轉,身後出現一個紳士般的老人,遞來了一張親筆書寫的紙條,華麗的藝術字體上面,顯現出一句句醒世的箴言,期望我將之化為俗文,以方便有心人士來閱讀。老人是村中的才子,國學造詣頗深,為人處世亦有獨到的一面,他在紙上如此地寫著:「鄉中到處神乩詩,勸告鄉人向善行,諸事尊神的指示,神威顯赫護蒼生」,「忠孝廉潔教義深,學習先祖守節義」,「諸惡莫作心慈悲,眾善奉行修善德」,這些勸人向善的辭彙,的確發人深省,倘若書寫的人沒有經過社會的歷練,想必領悟不出如此的真理。
不可否認地,每個村莊幾乎都有廟宇,供奉神明讓弟子與信女們膜拜,這或許就是人們心靈的寄託,至於祭拜方式為何,均依自身情況而定,任何人無權干預或下指導棋。而人神之間的橋樑,則必須透過俗稱的乩身來傳話,但有「乩身」亦要有「桌頭」,二者缺一不可。一個遵照神明的指示下指令,一個如同翻譯官,轉知諸信眾,兩人搭配得天衣無縫,心存善念為社稷,共同為鄉里信眾創造健康幸福的未來。
即使神明勸人向善,但在這個紛紛擾擾的社會,無論身處何方,有善心人士,就有惡極之人。尤其是少數好事之徒的長舌婦,不解他人的家務事,卻喜歡在暗地裡竊竊私語說三道四,主觀意識強烈地當起導演、又兼製作和演員,受委屈的一方,往往怨氣沖天,只好請求老天主持公道,甚至也不客氣地詛咒:凡冤枉她的人必遭天譴。而她們嘴中卻唸唸有詞:「毋免驚,我兜有佛祖!」倘若不是作賊心虛,又豈會對號入座,甚而把自家的菩薩搬出來當靠山,無知的她們,可曾知道菩薩是不保佑壞人的,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機未到,必有它的道理。
人,如果心存善念則不必每日將神明掛嘴邊,凡是循天理、講道義之人,自有神明的保佑,倘若欺天欺地欺父母、騙兄騙弟騙朋友,一切的祭拜都是枉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