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懇談會

發布日期:
作者: 寒玉。
點閱率:606

榮民代表懇談會於秋高氣爽的九月天,在衛生行政大樓舉行,來自各鄉鎮的男女榮民齊聚一堂,分享建言與經驗。各級長官,屏氣凝神、洗耳恭聽於居住在這座島嶼榮民的建言,會場即使沒有砲聲隆隆的景象,倒有幾分提槍上膛的威震感,而榮民的心聲,各級長官已聽見。
金門榮民的屬性與其他縣市有些差異,其中有三十八年隨軍來台的官兵,亦有參加八二三砲戰的鄉親,更有之前響應政府號召、從軍報國的熱血青年。而歲月遞嬗,當年隨軍撤退的官兵與參加砲戰的民防隊員,如今都已垂垂老矣。昔日從軍報國的青年亦已屆齡退伍返鄉,雖然有些人已投入職場,開啟他們事業的第二春,但各年齡層極需照顧的榮民依然不少。因此,金門榮民服務處,在各鄉鎮都設有社區服務組長,排定日期到府訪視,遇有困難隨即向上級反映,並商討解決之道,充分展現退輔會照顧榮民的初衷。
參加此次座談會的有退輔會主委董翔龍、榮服處處長李鐵和、金門縣長陳福海、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副院長董文雅………等長官和貴賓,五十位榮民排排坐,從長官的致詞到與會者的熱烈發言,莫不暢所欲言,顯示民主的進步、社會的和融。尤其兩岸軍事對峙已和緩,人民也開始互動和交流,金門、廈門已是一家親,爾時兵戎相見的戰爭已走遠,當戰役劃下休止符後,政府並沒有把參與戰爭的榮民遺忘,相關單位經常派員來關心,無論就業、就學、就養與就醫的延續,莫不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其目的就為照顧當年奮勇參戰的榮民,以及他們的子女們。而島嶼最迫切需要的是醫療,除此之外,部分榮民提出的尚有民防自衛隊員的補償、破除民間對於退伍軍人的污名化、以及退輔會資源的運用與經營………等問題,相關人員亦一一提出解答。
台灣計有十六處榮家,分別設在各縣市,其預算由行政院編列,馬祖與金門雖沒設立,但部分榮民認為有需求。雖然金門設有榮民服務處來服務榮民,只要有實際上的困難,幾乎都會協助解決。但隨著歲月的消逝,部分上了年紀的榮民因種種因素使然乏人照料,如果能增設榮家,對他們來說勢必更有助益。
金門醫院及榮總將在十月份簽署一份「共同經營」的合約,但目前,醫院並無長駐的耳鼻喉科醫師,民眾若欲作聽力檢測或看診,著實不便,如果能夠增設該項科目,並有主治醫師常駐,對求診的病患,必然更加方便。現在,金醫各科共有五十九名醫師,倘若再加上支援醫師,近七十名,健保署及縣政府出錢,榮總派人,但對於專科醫師的進駐,仍然有困難,畢竟,外島有需求,本島一樣有需要。希望政府能重視醫護人員不足的普遍現象,能夠挹注更多的經費增聘專業醫護人員,以維護島民健康。
最後有榮民建議,金門應廣泛釋放營區,讓陸、海、空三軍的退役官兵,均能在營區裡成立各軍種協會,以便於聯絡。一旦如此,對昔日的袍澤更有極大的意義,退伍後逐漸疏離的情感將更加熱絡。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希望政府單位能夠重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