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海神的兒女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金榮。
點閱率:1,028
字型大小:

古語用「三山、六海、一分田」來描述金門的傳統經濟作業型態,島內土壤物產貧瘠,居民謀生不易,大多數依靠四面環海的條件,以海為田,發展漁業及航運商貿,形成特有的海洋文化及民俗信仰。地方上習慣稱捕魚為生的漁民為討海人,從事航運為業的商販為走水的人。雖然說:「行船走馬,無三分性命」但生活無限的利源藏在波濤洶湧中,抱定「船破,拾船釘」的決心,也就顧不得風險而放手搏命,把海事行為的變數,寄望於神明信仰的庇佑。
媽祖本姓林名默,福建莆田湄洲人,生於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卒於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相傳她生前行醫濟世救人,經常拯救海上難民的船隻,歿後被尊奉為神。媽祖信仰在宋朝宣和以前只限於媽祖故鄉莆田,當時把媽祖當女巫來膜拜,認為她能保佑信徒免受水旱災厄、戰亂賊寇殺戮、生老疾病之苦,並且是保護航海安全的神祇。
宣和四年(1122年),給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麗,航行中遇到狂濤巨浪,據《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的說法;八艘使船,覆沒七艘,唯獨路允迪乘坐的船,向媽祖祈禱,女神顯身指引船隻避開風浪,安然無恙回航。事後奏上朝廷,宋徽宗便於宣和五年(1127年)下詔,特賜寧海聖墩廟號為「順濟」。由於朝廷的褒封,媽祖海神的地位便廣泛的流傳開來。
清林焜熿撰《金門志》有寫:「天后廟在賢聚村者,稱西宮,宋時建。」《閩書》中說:「料羅,處金門極東地,船隻往來必經之所,為漳泉門戶。」宋嘉定十年(1217年)海寇猖獗,泉州知府真德秀巡海濱、屯要塞,嘗經略料羅戰船,遣將擊賊於料羅,賊始遁去。料羅媽祖廟的廟額為「順濟廟」,建廟的歷史也相當久遠。
嘉靖四十年(1561年)峰上建天后宮,依《峰上.天后宮沿革誌》談起:「沿自嘉靖十一年(1532年)閩浙戰事頻雜,賦稅繁重,沿海居民紛離鄉址,渡海浯嶼墾荒,船上奉祀海神媽祖聖像,備驚濤駭浪時祈求媽祖庇佑平安抵達。峰上定居之漳州、同安、泉州人士為感恩媽祖,泉州鄉紳商議興建溫陵媽祖廟。於嘉靖四十年竣工大典,奉大媽、二媽、三媽聖像。聲名顯赫,香火鼎盛,浯嶼鄉民不辭跋涉,絡繹不絕來朝聖。」明代金門人遠走台灣、澎湖、南洋各地,明代洪受的《滄海紀遺》指出:「商販外洋,巨富數十萬」媽祖在民間的信仰已確立為航海守護神,只要船隻所到緊集之地,必集資興建或供奉天妃神廟。
后浦的天后宮,配祀掌管修造船隻的廠官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曾經重修過,現留有一方民國十二年的重修祖廟石碑,捐資者多數是本地信及走水的商賈,筆者的曾祖父林湘洲為行走安南、廈門一帶的海商,名字列在其中,民國二十六年成立林氏宗親會,購得大媽
祖宮舊址準備重建新廟,他也極力倡議出資;後來因為抗戰而未克建成,直到民國八十年縣政府才撥水試所對面土地,興建前殿為媽祖廟,後面為林氏宗親會的林氏宗祠,民國八十二年竣工啟用。
新加坡人稱金門人為討海的金門人,民俗信仰上尊稱媽祖為祖婆,都源於我們是依大海維生的浯島兒女。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