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抗戰紀念日的聯想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金榮。
點閱率:1,067

每逢7月7日總會想到「七七事變」,日本軍隊為了佔領中國,發起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10月26日,日軍強行登陸佔領金門島,成為福建省第一個淪陷的縣份,也被稱為「南方盧溝橋事件」。
近年來雖然相當重視文化資產的保存,但是對於這些文化資產的歷史建檔,往往年代勾選資料會出現「日治時期」的選項,政府委託的調查研究案不時會引用,不禁地為今後的地方文化教育材料感到擔憂。
長期對金門古洋樓調查研究投入心血,深知騎樓式中西合璧建築,民國初年即風靡整個廣東、福建一帶,閩南更有脈絡可循,但是回到金門家鄉本地,依然要面對模範街解說牌,闡明道出具有日本「大正風格」的東洋味,公開資訊更是廣為流傳。深知日本明治維新後,極力派遣大量留學生到歐美學習新法,將西式建築實驗在占領的殖民地上,反而並未在自己國內推展開來。況且模範街起建設計人王廷元,其父王益順是惠安人,接受金門陳氏宗親之禮聘建後浦陳氏宗祠,他才隨父來金工作,最後選擇落籍金門定居,建築風格源流同出於閩南一帶。
閩南近代騎樓地建造年限大致相同,漳州始建於1918年,廈門為1920年,泉州始建於1922年,閩南的建築匠師,基本上都具備有興建施工能力。
1917年9月,國父孫中山反對段祺瑞主導的北洋政府,終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廢除中華民國國會,在廣州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領導護法運動。1918年8月,爆發粵桂戰爭,孫中山委派陳炯明入閩進駐師漳州,任命為福建南部司令,騎樓式建築也隨著粵軍入閩傳入福建南部。當時陳炯明委託周醒南主持漳州市政規劃與建設,對傳統的社會進行迅速的直接改造。
周醒南(1885~1963年)廣東惠陽人,1912年任廣東公路處處長,負責全粵公路的開闢,曾參與廣東省惠州、廣州、汕頭市政工程建設,擁有豐富的市政建設經驗,聘為漳州城市建設的主管者時,拆城牆、修堤岸、造橋拓寬馬路,並主持騎樓商業街建築興建工程。1920年廈門開始進行城市改造,次年林爾嘉出任廈門市政會委員長,周醒南以漳州市政建設成功經驗被賞識,1924年至1933年主持廈門市區的開發建設,規劃廈門的市政建設,引進的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築風格,起到一個新興街市、引領建築風潮的帶頭示範時尚。
閩南各地掀起舊城改造的熱潮,許多城鎮紛紛學習起沿街修建騎樓式建築,金門模範街的興建背景,即是商會會長傅錫琪在閩南各地城市觀摩後的建設決策。
一個歷史事件,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一個有歷史文化的場景,我希望獲得真實的對待與禮遇。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