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傳故居
孔雀東南飛,之後,飛到合肥市肥西縣的劉老圩-劉銘傳故居。劉銘傳是台灣建省的首任巡撫,北市有銘傳大學,金門設銘傳分校,我忝列銘傳校友,所以,既然到合肥,尋到劉佬家,作半日盤桓!
劉銘傳(1836-1896),字省三,安徽合肥西鄉人(大潛山麓),諡壯肅。率軍擊敗法軍艦隊進犯台灣,且編練新軍,從事建設臺灣鐵路等一系列洋務改革,為臺灣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劉銘傳的一生有三件大事:1、鎮壓太平軍和撚軍。2、保衛台灣、抗擊法國侵略者。3、首任台灣巡撫六年,開發和建設台灣。
劉銘傳是李鴻章淮軍的將領,1883中法戰爭,此時已閒居家鄉十幾年的劉銘傳,清廷任命他督辦台灣事務大臣。劉銘傳賣了自家的地,帶著100多位同族子弟赴台,領導台灣軍民英勇抵抗,取得了基隆、滬尾大捷,保台成功。
光緒十三年(1887)台灣建省,清廷任命劉銘傳為首任台灣省巡撫,奠定了今日台灣地方行政區域的基礎。前後歷時六年,興建了一條完全由中國人自辦自建的鐵路,基隆至新竹全長106公里。他鋪設淡水的海底電纜,他還創辦台灣郵政、電報,興煤礦、辦樟局、硫磺廠等,當時劉銘傳是為台灣現代化的先驅。其開疆闢地的新創舉,台灣通史連橫讚:「溯其功業,足與台灣不朽矣!」,「實創中國未有之奇」。
安徽省會合肥,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而聞名。李鴻章淮軍的故鄉,劉銘傳出身淮軍體系。出生地現為安徽省肥西縣銘傳鄉,劉銘傳1896逝世,他的骨灰一直沒有安葬,保存在其後人家中,曾經六次搬遷。2008劉銘傳墓園建設正式啟動,2011劉銘傳遺骨正式在其家鄉肥西縣大潛山安葬。墓園高度為146米,形狀看上去有點像南京中山陵,也開放民眾瞻仰了。1950劉銘傳的曾孫劉肅,將劉老圩獻給華東軍區,教導團進駐;後又移交安徽省軍區,作為槍械修理所,陸續拆除圩內古建築,改建16棟新倉庫。2004省軍區將劉老圩交還給地方政府,劉銘傳是重要涉台文物、人物,合肥著手拆除倉庫,清出故居基地礎石,復建中棟四進主屋,及廣大庭園修復。
故居占地面積近百畝(約7萬平米),始建於1868,有房屋數百間,是一處規模宏大的私家豪宅。微堡式建築,被兩道城牆,和兩道護城河包防圍起來的,江淮莊園建築,有吊橋進出。園中間有湖有小島,島上有讀書亭,為使子弟專心學習一整天,晚上才放學,渡船接回家。
舊時住有兵勇有砲樓,保護圩子,有江湖之美,有深溝碉樓之盛。劉銘傳自幼生活窘困,但為人剛毅任俠,耿介勇敢,練就一身武藝;曾因殺土豪、劫富戶、捍法網,闖蕩江湖,成為官府追捕的要犯,接受官府招安,在鄉興辦團練。時太平天國運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劉銘傳率團練與太平軍對抗,因功升千總,率練勇編入李鴻章的淮軍,號稱「銘字營」。
作為台灣首任巡撫,他的一生和台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劉銘傳乃真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