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與信仰
從小生長在這塊以紅土為基底的土地上,常自豪是昔果山人,每當上學時踩著沾滿紅土的腳踏車,同學們都知道我是從昔果山來的。後來腳踏車生鏽了,索性就把它漆成紅土的顏色,成為全校最亮眼的腳踏車,雖然常被同學取笑,但我還是以具有紅土特色的昔果山為榮。從小讀書每當考試前,就到村裡的法主天君廟拜拜,聽長輩說,法主公非常靈驗,因此也常跟著祖母和母親拜拜,長大後也常自己去膜拜,果然真的很靈,每次所祈求的都能如願。
昔果山最早的廟就是法主天君廟,興建於清光緒年間,村民除捕魚外,還墾荒種植,由於生活艱苦,常有惡疾染身,為祈求平安解決民間疾苦,特建廟供奉,行瘟使者池府王爺、慈悲神醫保生大帝、掌管命理星象祖師爺及中壇元帥太子爺,以庇佑全村居民。後來又有朱府、劉府、六姓府,但主要還是以張天師法主天君為主,通稱法主公,意為法術高強的神明,一般是對閭山派所奉神明的敬稱,常指為法主真君。據傳在中國福建泉州的「法主公組合」是張慈觀、蕭朗瑞、章朗慶等結義三兄弟,是為「法主三公」。在永春、安溪一帶亦是「張、蕭、章」;亦有人奉祀「張、蕭、黃」,加入了黃法師。福建龍岩市則是「張、蕭、吳」,張、蕭二法主之外,加入吳真人(保生大帝),或是奉祀「張、蕭、吳、黃」。各地信奉的法主公組合均不同,大多以「法主真君張法主」與「輔天真君蕭法主」作為鄉土神,本村供奉的主神是法主真君張法主。以前並無廟誌,民國八十九年修廟重建時,就由我根據鄉民口述撰擬而成。民國九十五年,全村又發起重建源山宮,位處上昔果山,原有廟宇年久失修,諸神無處供奉,由莊碧華女士募款,余叻先生捐地建廟於此,原先供奉李光前、趙家驤等國軍將領,稱為李趙廟。數年後,本村法主天君顯靈與池府王爺等諸神再駐村保佑村民。此時昔果山有兩間廟,各據南北,共同保佑上、下昔果山村民,其廟誌也由我根據村民口述撰擬,主要用意是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讓昔果山居民在這塊土地上安居樂業,在宗教信仰的庇護下,產生濃厚的鄉土情懷。
後來也因昔果山地理位置關係,陸續興建機場、彈藥庫、酒廠、靈骨塔……等,因此就有這些方面的回饋金,建設經費變多了。早期一些鄉村整建都是由幾位熱心村民和我共同規劃爭取而成,包括活動中心的興建,也是以彈藥庫的名義向國防部爭取的。
永遠對家鄉有一份濃厚的感情,只要鄉親呼喚,包括婚喪喜慶,宮廟興建,鄉村規劃……等,我都毫不猶豫地回村服務。感念這塊土地給我很多的榮耀,民間有「起家厝」的說法,昔果山是我起家發跡的地方,我會堅持虔誠的信仰,並抱持飲水思源及感恩的心情,繼續為昔果山服務,希望這塊土地未來能成為金門的首善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