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又回到你我相約的風水池畔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其祥。
點閱率:2,507

我漫步在前水頭聚落,秋陽杲杲,隨著日光的蹤跡,我經過黃氏酉堂別業前的日月池,池塘是橢圓形的,池上的石橋將池面分成兩部份,一側呈圓形,稱為日池,另一側呈月鉤狀,是為月池,酉堂二百五十年歷史交集於日月之中。接著,我慢悠悠地來到金水寺前的半月池,水中露出兩塊岩石,傳說這裡是關聖帝君磨青龍偃月刀的地方,從小到大,總是期待有一天傳說能夠成真。走著走著,我來到黃輝古厝前,這兒也有一個半月形的風水池,除了集水聚財,還聚集了秋日的疊翠流金。
走過前水頭的三個風水池,我心中冒出應該如何看待家鄉事物的念頭。
隨著時光的流逝,往昔的家鄉生活記憶,是否還在那裡?就像眼前的風水池,景致早已不同過往,而且當年的親歷者和參與者,正在迅速地老去和逝去,真正樂意講述或記錄風水池故事的人卻越來越少。我如何才能重新觸摸到記憶中美好的池水風光?我又該怎麼述說關於風水池深刻的感動,承傳記憶給下一代?他們又會怎樣理解我的感受,有些人可能會質疑,為什麼我們需要去珍惜這些恍若隔世的記憶?
所以,如何回望風水池,如何把風水池的故事再說一遍,就成了我當下在意的事情。
小時候,上學前喜歡在酉堂日月池的石橋逗留,池中游來游去的魚似乎暗藏許多歡樂,我用目光追趕牠們,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好幾次我看得入迷,直到長輩催促我趕緊去學校,我才從想像的水世界拚命奔回現實中的校園。
差點溺斃在金水寺前半月池的經驗,更讓我刻骨銘心,當我重新活在天地之間,不斷探尋,不停追索,生命於是產生信念和信仰。
沉浸於風水池過去的記憶,慢慢用情感浸潤,慢慢打磨情節,挖掘時光縫隙裡泛著的暗香與那些讓人動心的細碎鱗片,投入其中,越發覺得回望風水池的經驗和記憶,對我而言是有意義,我也希望這些曾經熟知的風水池有被重述的價值。
隨著水頭聚落急速的變化,造成鄉土經驗越來越遙遠,無法被深入理解,有些甚至被淹沒或遺忘,例如我童年常聽長輩說起前水頭的七星蓮池,如今僅存酉堂前的日月池與黃輝古厝前的半月池,其他的已成遺跡或消失,當我想分享七星蓮池的故事時,該怎麼去渲染這些風水池上霞光晨露的情景,要如何描述風水池在春夏秋冬中的動感。
為此我有些感慨,是我把風水池的美好記憶弄丟了,還是風水池拋下我遠遠離去。
只要一有機會,我會和朋友或學生相約在風水池畔,揭開藏在池中的四季更迭,層層遞進,用話語讓記憶復活,即便某些回憶是苦澀的,亦因為駐足回眸,置換成了甜蜜,讓懷念的事物重新回來,讓那些不可再現的景色,在原來的土地上再現一次。
很多時候,我在水頭聚落的風水池轉一轉、聽一聽、看一看,循著池水潮濕的味道,我的思緒變得鮮活,藉著婉約或者華麗的詞藻,重新構建出洋溢勃勃生機的風水池面貌,深深烙印進閱聽人的眼眸深處。
我就在有風水池的水頭聚落,你我可以相約在此,聽我慢慢地吐露關於這些池水匯聚的風水悸動和繁華落盡,還有一些即將被淡忘的傳說,所有的情節將如繁星綴滿夜空,閃耀迷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