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聽鄒佳哲說畫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先正。
點閱率:1,192

鄒佳哲駐村金門創作展-「你有張美麗的臉」在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展出,我特地前往看畫,之前,在金門文化局與文化園區的展場我都看了,其畫深深吸引著我,他的畫已超越了具象畫的層次,所繪肖像畫的人物眼睛,有的目視遠方,有的深情注視,有的茫然,有的………。除了人物肖像,其他畫作與畫題,也都引我遐思
那天,入門觀畫不久,鄒老師興起,說要為觀眾們導覽,大家聚攏後,他就開講了:說芸芸眾生中,他為何畫這些畫,因為藝術家最大的責任就在探索人事物背後隱藏什麼?藉由繪畫的形象、線條、顏色表達,其創作動機來自於召喚或直覺。而所有的哲學家、藝術家都在探索所謂真實永恆的世界,東方稱此為道,西方稱為終極關懷或生命之初,終極關懷在探討何謂真理,真理又可分為兩部份,一為形而上的理性,一為形而下的感性。畫家若只畫眼前景物或此刻所想,那你所認識的只是一半世界,若你要認識整個世界,那你要參加這個社會,讓你的身體感官參與這個世界,加上反思、生活歷練,再反覆推敲,你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作品。
說他從1998年輔大法律系畢業後,決定要改途從事繪畫,到今年2018,共20年,如今藉展回顧,展場共分四大主題,1.「壯遊大地」、2.「人間情話」、3.「金門寄情」、4.「哲思觀心」,每個時期都有些代表作。就以「壯遊大地」來說,早期他的人生比較接近哲學家洛克所言心靈像張白紙,自己決定要認識世界,走入世界,接觸世界,走的愈遠,認識的世界就愈大。他曾走訪中國大陸的貴州、雲南、廣西、新疆、蒙古,展開一系列的壯遊,接觸異地風情,從庶民的生活去體驗人生。
他指著題為<在那遙遠的地方>那幅畫,說他在西藏第二大城日喀則的停車場遇見畫中這位老太婆,老太婆用藏語向他索食麵包,經由當地人的翻譯再談,了解這位老太婆的人生終極目標是從她家走到色拉寺還願,她已走了四個月,鄒想到藏民的生活與宗教,如此緊密的結合。反觀漢民族,我們台灣居民的宗教信仰,基督教信徒,星期日做禮拜;信仰傳統民俗的,頂多初一、十五拜拜,或一年三節祭祀。老太太為了一個宗教信仰走了四個月,鄒佳哲畫老太太,也是在表達他自己內心的一個投射。細想:一位畫家的養成,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專,至少要十五、六個年頭,才學會繪畫技巧,但還要去體驗人生,才知如何提高畫的意境,如此一晃就是三十個年頭,至於日後能否遇到欣賞自己的伯樂,還未可知。所以,當鄒在畫老太婆,同時也看到自己,雖然她只是一位庶民,但鄒在她背後看到自我,追求的過程孤單寂寞,繪畫若無宗教般虔誠的信仰,豈能畫出生動作品,藉著此圖,表達自己對虔誠的景仰。另張題為<加西德勒>,意謂「吉祥如意」,他在新春期間,藉著畫向大家拜年,祝大家新年快樂,吉祥如意。畫面是僧人開了門,說此是要大家打開閉鎖已久的心門。
來到「人間情話」系列畫前,說他畫了很多庶民,1998年輔大法律系畢業後,他就在街頭幫人畫肖像,有時沒生意,路人以相機照他落魄的樣子,他就想到別人看待他的人生,就如同他平日拿畫筆來刻畫別人或周圍的世界。畫別人其實也是自我內心的投射,他之所以喜歡畫人,與他個人生活背景有關,法律有多複雜,人就有多複雜。說繪畫是人跟上帝(心中的神)的問題,這是他喜歡畫人的原因。至於他繪畫的養成,不是圓形、正方形一路畫來,他的第一張畫作,即是在街頭為人畫肖像,畫肖像不可畫錯,以此訓練自己迅速抓住對方臉部特點。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