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欽進。
點閱率:1,412

「讀書是件愉快的事!」每每我拋出這樣結論,就會被一干蘿蔔頭嗤之以鼻,平日不太讀書的太座大人,則會「嗯啊」含混詞帶過。
我可以理解他們的感受,關鍵不在於你是否正遭受到書的荼毒,或書讀的多少,我談的是心態與精神層次的問題。如果你真心喜歡一件事,自然會想把它做到最好。喜歡上讀書這一件事,不在凸顯書讀的多寡或技巧,沒有壓力的讀書才是最愉快的事!再做如上的解釋,一干屁孩更是不饒不依。純粹是「屁話」嘛,沒有壓力的讀書階段及歷程太短、太小了,真沒有壓力,書本都懶得拿了,由老媽可證。道理似乎如此,但眼界著實無需如此狹隘,或許我也可以貢獻一點有限的經驗來共同探討吧。
記得「為考試而讀書」那會兒,每有機會到台北,總會留下半天或一天的時間在重慶南路的書店街裡硬磨軟泡,有時縱然晃蕩了大半天,也不會買上幾本書。因為除了新書比較誘人外,多數經典或值得細讀的「考試以外」用書,圖書館裡都找得到,有的甚至已經在自己的書架上待了許久,等著不知何時的青睞。那為什麼要逛書店呢?也就是為了調整一下讀書的感覺與節奏吧,真把自己搞得壓力太大是沒有好處的;琴弦太鬆可能彈不出聲音,太緊,不但聲音難聽,弦還會斷。人也一樣,儘量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把一切當成一段「理所當然」的歷程,壓力會變小,心情也會比較愉快,自然效益也會更高。道理人人都懂,卻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甚至還各有不同的運用巧妙。
再舉個例子。如果書讀得「順」的時候,效率一定會比較高。「順」就是一種節奏,就像打爵士鼓一樣,鼓手免不了會有手忙腳亂的時候,但如果能順應節奏完成一連串的挑戰,是不是就會更加的神清氣爽,更加從容自信的接受之後的種種考驗呢?因此,我認為要把讀書變成一件愉快的事,首先要理順自己讀書的「節奏」,甚至是「清明」自己的感知及理解能力。當然,在求學階段,多數要讀的書都不會是你喜歡的類型,甚至還帶有一定程度與難度的枯燥及難以理解,但愈是這個時刻,你愈是應該把握對書的好奇,因為好奇而親近,因為親近而理解,因為理解就能掌握有限的機會,創造無限的可能;只要這種無形、有形的「可能性」在你心裡萌芽,讀書就可能變成一件愉快的事,並成為你累積人生資產重要的基石。
當然,讀書也要講究策略及方法。有些癥結你可以自行理解,有些障礙卻要他人引導才能開竅,這也是為什麼要有上課、面授、讀書會的主因。有人帶你越過「重山峻嶺」終歸是件美好的事,排斥它就太笨了,沒事上youtuber聽聽名人、專家演講遠要比上網看直播、聽網紅鬼扯有用許多。生命有限,不浪費只是基本,善用它,才是聰明人的聰明選擇。的確,就算是這樣,你還是很難對書感到興趣,這時你就得明白「靠人還得靠己」;劉備尚且「三顧茅廬」才請得出諸葛亮,書又怎會如此容易就變成「自己人」,這時候你就得發揮「n顧茅廬」、纏泡磨鬥的本事,讓「智慧」為你出山!
「講了半天,還不是很難!」孩子,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何況,你還有很大的機會找到「捷徑」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