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烈嶼、汶萊與新加坡:林長鏢的奮鬥人生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1,824
字型大小:

林長鏢先生是目前少數定居於新加坡的第一代烈嶼移民,對故鄉有著一份濃郁的執著感情。他走出烈嶼,歷經汶萊的磨練,並在新加坡取得事業的成就。他誠懇待人,處處流露真性情,走入他的世界就像走入金門的近代史。
1946年出生於烈嶼東林的林長鏢,祖父林聯衛於1930年代初南渡新加坡,划舢舨駁運過活;父親林順案(1919-1957)在1940年代後期「抽壯丁」時離開金門,在老吧剎一帶駕摩哆舢舨(motor sampan)謀生。雖不富裕,但也勉強將積蓄匯回烈嶼,贍養家眷。
1949年金門成為戰地,1954年九三砲戰(第一次臺海危機)更為舉世關注的焦點。家鄉發生戰爭,這讓遠在新加坡的僑民們感到不安,紛紛向英殖民政府申請直系血親及配偶來星。1956年12月初,林長鏢跟著祖母陳最(烈嶼湖下人)、母親洪(毛灬)治(1922-2000)及姐姐林愛和(1944- ),先搭船到大金門後浦,暫住於西門親友家且等待軍機,飛到臺北之後又花了近2週申辦相關手續,包括健康檢查、施打疫苗等;接著在12月13日再搭國泰航空抵達香港,用過午餐後再搭機到曼谷,晚餐後搭機前往新加坡,抵達時已近午夜。這些旅費是林順案標會及向親友借款而來,而年近11歲的林長鏢,卻在新加坡第一次見到父親。儘管已是一甲子前的事,他珍藏著所有的文件,也歷歷在目地向我們敘述著當年的故事。
一家人在新加坡團圓,租屋在絲絲街169號3樓同安會館店屋,之後搬到文達街,再遷直落亞逸街132號東安渡頭聯誼社的公司厝;根據林長鏢的回憶,當時在東安有4家人及6、7位單身漢住在裡面,都是烈嶼東林的鄉僑。
1957年他和姐姐入愛同學校,分別就讀二年級和三年級。但是讀了幾個月,父親罹患肝癌,不久辭世。所幸班主任王世昌幫忙,為他們申請助學金、校服、課本。失去經濟支柱的林家,生活更加捉襟見肘,姐姐只好輟學,和媽媽一起撿咖啡仔,打打零工貼補家用。林長鏢則上午去讀書,下午到老吧剎,受僱於泉美油棧,賣汽油給駁船業的烈嶼鄉親,每天5角錢的工資。烈嶼船家有時會給他小費。有幾次,船家讓他將空油桶推回碼頭,並給予豐厚的小費。後來他發現裡面藏的是走私的煙與酒,他便辭去這樣的工作。
半工半讀的他,雖然刻苦但成績優異。1962年他考入陳嘉庚創辦、南洋首屈一指的華僑中學。不過就讀一年之後,受限於家計,只好輟學,出來找工作。鄉親們要他加入划舢舨的行列,但他的母親堅持孩子不要走父親的老路。很快地,他進入電器行擔任學徒,並跳槽到更大的電器公司磨練。聰明又勤奮的他,在這些過程中習得一技之長。
1965年,長鏢在叔父林水廳之引介下,隻身前往汶萊時代電器工作,不久便自己當包工接案件,經濟逐漸好轉。1971年回到新加坡結婚,之後再攜妻子回到汶萊打拚。1972年他們決定返星,進入聯華電器工程私人有限公司,負責高層建築的複雜大型工程。1982年和友人創辦明興電器工程私人有限公司,1993年獨資,公司業務蒸蒸日上,1990年代的鼎盛時期,公司年營業額屢創新高。
林長鏢夫婦育有慧盈、慧施、慧敏3女,家庭和樂,女兒們也個個有成就。事業穩定之後,他無私回饋社會,1975年起擔任東安渡頭聯誼社主席,也成為浯江公會的會員、理事,出錢出力。1982年,長鏢在離開金門之後,首次歸鄉,參加華僑之家的開幕。此外,東林林氏家廟、靈忠廟、烈嶼保生大帝廟、金門城隍廟等,均能見到他的捐輸。2012年起,他開始過著健康愉快的退休生活,並參與金門會館與浯江公會事務,一直迄今。
從困苦的海島走向世界,在汶萊、新加坡打拚起自己的一片天。林長鏢的勤奮、勇氣與毅力,值得頌揚。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