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菜園裡羊的故事

發布日期:
作者: 牧羊女。
點閱率:990

家在村子的中心,隔一個大埕再一戶人家,有一個我家的菜園,園子不大,畜養一頭牛一匹馬一小群羊一巢豬,及零星的雞鴨鵝。當然跟著時序種了些花生地瓜及容易生長的韭菜之類菜蔬,四週芭樂龍眼圍繞很是熱鬧。鄰人有一口井,兩隻小水桶掛在轆轤下垂的二條繩子上,弟弟打水幫父親澆菜,井水經常被打乾了,鄰人向父親抗議,也不是真生氣,只是要候段時間井水才會再蓄滿,造成他的不便,上月底因母校校慶,弟弟向鄰人宗叔深深一鞠躬:對不起你家大哥啊,每回搶他的井水。農村生活這般純樸且真實。
家裡除了豬隻長大了可以販售,其他經濟價值似乎不太高。
養豬變成是大事,幾乎全家人都忙著豬事,父親忙著種地瓜,剪一截地瓜藤插在土裡就可以生長,適應環境能力極強,完全是金門囝仔的寫照。三姐忙著蒐集乾枯的地瓜葉;壓碎和著地瓜皮等由大嫂為豬煮食,母親把豬食加豆渣餅酒糟等一桶桶提至菜園養豬,距離販售豬隻仲介要來買豬的日子,母親總希望可以讓牠們吃好一點,吃得飽體重多,可以多賣一點點錢,依稀記得在關鍵當口豬隻莫名胃口不好,母親因此愁容滿面,煩惱如何讓牠們能有好胃口,這些是陳年往事了,確實存在我們兄妹成長的歷程裡,往前是往後也是。
那時候日子過得貧瘠,年少分不清生活有何喜樂或悲傷。只是每日看著父母兄長從旭日東升忙碌到夕陽西下,每一張臉都是對生活的妥協。
漸長知道一切忙碌只為了糊口,多麼現實且卑微。
四姑母最愛叨敘母親與羊的故事,此事詮釋養兒育女的艱難,雙親必然為我們的三餐傷透腦筋,有一回母親回娘家,順手牽了一頭娘家的羊沿著小路走回家,姑母津津樂道:你們幾個舅舅都坐在廊簷下,妳母親沒吭一聲把羊牽了,當下一切悄然無聲,時光彷彿靜止。其實外婆家環境比我們家好,房舍比較大,田地比較多;有一群羊豢養在草寮牆邊,低著頭吃草,後腳踼踼前腳踼踢偶爾咩咩兩聲,樣子非常討喜,任誰都想解開繩索把羊牽走。
舅舅家客廳門板後永遠放著一具壽棺,我坐在舅舅家客廳,舅媽煮一碗豐盛點心,然而;看那棺木內心忑忐,邊吃邊偷瞄那黑嚕嚕綁著紅布條的巨大木作,草草吃了那碗點心趕快離開大廳。成年後才知道環境好的人家才會在六十大壽預做壽棺,外公堂兄弟都長壽,伯公叔公每人一髯白鬍長及胸前,慈祥和藹,我家到後浦必須經過外婆家,經常看他們兄弟在門口曬太陽。
外婆家的羊在我們家傳宗接代,永遠有一小群羊在菜園裡繞圈圈,有一回一隻母羊生了三隻小羊,有一隻弱小老是吃不到母奶,二嫂一天數回用奶瓶餵牠,那隻小羊不跟牠的母親及兄姐,每回看到二嫂如見親娘,並且跪著吸奶嘴,跟著二嫂團團轉,看了覺得可愛又感動,動物尚且知道反哺,何況是人,所以,羊是多麼討人喜歡且吉祥的動物,牠們吃的是百草,生性潔淨且溫和,菜園裏的羊永遠是主角,每次回家必定到熱鬧非凡的菜園探望牠們。
前陣子踫到外婆家表哥,我開玩笑說應該還他們家一頭羊,他笑嘻嘻說:連本帶利要還一百頭才夠。我告訴他:舅舅們的大器及愛心豈是一百頭羊所能衡量。這個充滿愛及反哺的故事,一切都因為母親與羊的緣故。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