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柏村國小師長
民國六十三年,我從烈嶼請調回金門任教,被分發到柏村國小,跟我一起分發到柏村的還有李炷烽、李木本和蔡天福三位學長,加上楊天諒同學,儼然成了五虎將。
當年的校長是內向害羞、溫文儒雅的翁克樹先生,他喜種日日春,收成以後,賣給店家,貼補學校經費,所以播種、施肥、鋤草、澆水,他比誰都用心。
他喜觀課,會提前告知欲觀課的班級和任課老師,他看過我上國語課,認真的從頭聽到尾,課後給同仁回饋,態度總是和藹親切,用建議的語調希望老師精益求精,後來我到述美國小任校長,也學翁校長的做法,冀能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
他很器重我,連出席村民大會和在士校舉辦的國慶閱兵預校,都要我出席,在料羅出席村民大會還好,比較糗的是在第三士校的閱兵,出席盛會的都是有頭有臉的大官,只有我一個是基層老師,更糗的是,這些大官都是搭乘吉普車前往,前呼後擁,威風凜凜,只有我是騎腳踏車前去的,幸好碰到騎機車前往的鄭錦章校長,他知道我是被抓公差的,就招呼我坐在他旁邊,免去了不少尷尬。
謝炳仁老師,一直是我非常懷念的長者。他家住料羅,放學回家後,用過晚餐,習慣再回學校看電視聊天,有時看到我和上述幾位學長還在備課,就用閩南語關心的說:「少年家,賺錢有數,性命愛顧,不要太勞累了!」然後二話不說,騎上機車到料羅街上買了滷菜、滷味給我們加油打氣,然後大家一邊享用,一邊話家常。
謝老師的子女甚多,家裡的日常開銷和經濟壓力不小,但他從不吝於給年輕同仁鼓勵,一碰到同仁有好表現,總會自掏腰包,增強秀出者的努力與付出,使每位受過他照顧的人,自然感受到他發自內心的關心與疼惜。
民國六十六年,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是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家姑的三位同學都在金門當校長,分別透過她表達聘我前往該校任教的意願,當我正為去留猶豫不決時,謝老師說話了:「年輕人如果有機會,就應該到大學校去打拚,千萬不要窩在這一窟!」這一番話,促成了後來我決定前往金城(中正)國小任教的抉擇。
董群安老師,也是我時常要想念的。他是電視名嘴董智森(小董)的爸爸,當年,他和人稱「海龍王」的劉雨成(霖生)將軍,交誼匪淺,那時從柏村要到金城比賽,必須在山外車站轉運,山外到料羅的班次較少,每次帶學生出外比賽,常為交通工具所苦。董老師常商請劉將軍派遣軍車載運師生,給學校很大的方便。
董老師批改學生作業時,喜叼著一根菸,一邊抽一邊改,在抖掉煙灰的同時,順便跟同仁交談幾句,沖淡一下平淡的氣氛,他喜歡講笑話,一手毛筆字更是遒勁有力,有一次他寫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給我看,我問他在說誰,他只是笑而不答。
他自費刻了一枚口字型章,批改作業時就放在身旁,遇到錯別字,就蓋在更正欄上,要學生改正,這種一絲不苟嚴謹的態度,也影響了我後來的學習與成長。
可惜,這三位長輩,都已仙逝了;謝老師在我述美國小任內,翁校長和董老師是在我重回柏村國小任內,時間雖有先後,但我對三位的懷念和感激,卻只有滿滿的追思與永懷,沒有先後,沒有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