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的詩人吳晟在金門大學種樹
國立金門大學隆重舉辦「通識領袖講堂─僑領講座」,今天(3月29日)的主講者是總統府資政吳勝雄先生,講題為〈我的詩文故事〉。
吳勝雄,筆名吳晟,他膾炙人口的詩作〈負荷〉早在1981年就被選入國中國文課本,金門朋友對他必不陌生。不過,這回是他第一次來到金門,我盼望他在跟莘莘學子分享他的詩文創作故事之餘,也能好好看看金門,並且在金門留下點什麼?
留下點什麼好呢?我左思右想,心想有「種樹的詩人」之稱的吳晟來金門,若能也為金門種樹,當是再好不過的了。
台北大雁文化公司前年發行過一本由吳晟口述‧詩文創作、鄒欣寧採寫的《種樹的詩人》,副標題是「吳晟的呼喚,和你預約一片綠蔭,一座未來森林」,透過書中第一部「吳晟與樹」,讀者可以知道吳晟對樹的情感受他母親的影響很深,所以他2001年開始在彰化溪州種植的樹園便以母親的芳名命名為「純園」,純園占地兩公頃,廣植台灣原生樹種,經常舉辦生態教學與音樂會,也經常對外贈樹,他真心希望每個人種樹,「種下屬於自己的一棵樹」、「種下屬於自己的一片樹園」,這是為自己而種,也是為下一代而種,因為滿懷憂傷的詩人,「憂傷阻擋不住/挾開發為名的洪流,繼續氾濫/掠奪了山林、掠奪河川/掠奪了田地、掠奪海岸」(吳晟〈我心憂懷〉,2011)。
種樹是好事,不過要是種錯樹就不妙了,吳晟曾經把林務局誤發的陰香肉桂樹苗當成台灣土肉桂種在純園,整座樹園差點被繁殖力旺盛的陰香肉桂給吞滅;又如他2015年應聘擔任台中市政府顧問加入「樹木保護委員會」,也親眼目睹了台中市選栽黑板樹做為行道樹所造成的莫大危害。因此,「一開始就把對的樹、種在對的地方,是最重要的」,吳晟如是說。
吳晟世居彰化,他對樹的愛戀與憂傷,都是根源於台灣本島的生活體悟,不曉得他來離島看到金門的樹木會興起怎樣的感懷?
根據陳炳容《族譜與金門史研究》第三章第三節「風害史」所述,金門自唐宋以來原本林木蒼鬱、森然若蓋,但經過長期移民的墾荒闢地、伐木煎鹽,到了明代中末葉時已是風害嚴重之地,「因人口之增加,不斷的墾地伐樹,而不知造林」的結果,導致童山濯濯,即使清末民初部分宗族興起保護林木的環保意識,惟非全島性的造林,效果有限。
如今呢?據林保寶〈一億顆樹的傳奇,樹是金門的守護神〉一文說:「金門林木超過一億棵,全島森林覆蓋率百分之三十四。」他並引述林務所所長楊慧明形容:「樹木是金門綠色風獅爺!」這的確是一句具有金門傳統民俗特色而且合乎現代環保概念的生動話語,背後當然應該歸功於一個甲子以來全島軍民的積極造林。
我衷心期盼擁有豐富種樹經驗的詩人吳晟來金門時,一定要好好看看金門,看看金門的樹,甚至可以為金門的植樹把把脈。
今天,我們就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先安排他與金大陳建民校長、林務所楊慧明所長一起在金門大學的四埔林場各植一棵樹,讓金大校園於詩人鄭愁予石像、詩人洛夫「再回金門」詩碑之外,再增加一棵種樹的詩人吳晟親手所種的樟樹,讓它詩意更加盎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