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慈悲普渡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建樹。
點閱率:1,616

總是在同一時間,家家戶戶會很準時的在門外掛起一盞小燈,像是加了扇突出的窗戶緊緊伏貼在門口牆上,五燭光燈泡從白鐵鑲嵌的玻璃透出的光影,在巧月的夜色中,柔和映照卻又格外顯眼,而更久之前紅木框鑲玻璃的普渡燈則是點蠟燭的,但兩側七月流火與合家平安的紅字始終維持依舊,靜靜透著這一整月人間的祈願與慈悲。
點著普渡燈的農曆七月,是殷勤祭祀拜拜的一個月,不僅僅月初、月尾與中元節的黃昏,家戶門口設案祭拜老大公與好兄弟,在島鄉金門,村里聚落還有各自的普渡日,更是慎重其事的重頭戲。
普渡這天一早,鑼鼓喧鬧聲在村中四處迴盪,那是普渡公壇安座的科儀正在進行,怡穀堂外的大廣場搭起棚架,威風凜凜的普渡公居中坐鎮,左右寫著「幾載無依愁夜月,今宵得度笑秋風。」宣告蘭盆勝會在此殊勝,香煙裊繞中,普渡公頻頻點頭怒視,總讓跟著大人來拜拜的小孩敬畏有加,而那是浯鄉紙糊藝術臻於極致的呈現。普渡公壇對面不遠處,豎幡掛榜,紅榜是曉諭幽眾,通知浯洲嶼十九都琼山保琼林鄉是日普渡,而紅白相間的幡旗 (豎燈篙) 高高掛,標示著普渡所及的範圍,一層涵蓋三古 (華) 里,約為現在一公里半,瓊林豎立的是十一層,也就是以瓊林為中心,方圓十七公里範圍內 (相當於金東到金西) 的好兄弟皆在受邀之列,都可來饗受「孝孤」(祭祀孤魂野鬼)、「孤仲(ㄉㄩㄥˇ)」(食用普渡供品),而且是鄉里全境一致,虔誠的慈悲。
普渡公參拜只是序曲,接著大人要忙著準備傍晚自家門口祭拜老大公的供品,還有入夜後各角落集眾人之力,齊供合祀的普渡桌。門口祭祀所用的供品,除三牲與各式葷素菜碗外,就連農家收成的花生、西瓜也是有什麼就全呈上供桌,但通常一定會有龍眼、炒冬粉或炒米粉,據說龍眼枝可作扁擔,粉絲或米粉可作繩索,方便老大公打包挑擔,這正是平常人家滿滿的心意。只是,小孩子拿香跟著大人祭拜,看到的想到的,卻是誘人的供品或零嘴,因為這樣,總是被告誡拜老大公時,千萬要謹言慎行,切忌隨便戲謔。父親經常回憶他孩提時的一段往事:調皮的小孩因趁大人不注意,將送入金鼎的龍眼扒出,沒想到食用之後,竟然莫名其妙的無法言語,後來還得尋求寬宥才緩解。像這樣的事例從來都沒少過,更加深了這七月普渡的嚴肅與神祕氛圍。
入夜後,各角落的普渡桌是場精緻又豪華的視覺盛宴。長長的供桌上,除了數量可觀的雞、鴨、魚、肉與豬頭等牲禮,十二碗外型豐厚的蹄膀與十二菜碗依次羅列,山珍盡現其上,而以河海之鮮精雕裝飾而成的五大盤與四大碗,講究的是海味的澎湃,所以又有五湖四海的霸氣別名;至於八大碗、八小碗,則是各式精緻的菜色與點心,普渡桌上眾人目光的焦點,經常就是那些以各種食材雕飾而成的珍禽異獸,那是飲食與美學的結合,年年欣賞依然嘆為觀止。而各式小巧的玩具也在普渡桌上現身,則是另一種巧思的慈悲,記得小時候對這些玩具總會羨慕的多看幾眼,然而,最期待的還是普渡桌案頭上插著的蜜餞串與粉紅色的糖塔,那時候的普渡,似乎也滿足了一些小心願。
或許是這個島嶼經歷的戰爭與動亂太多,在這的人們用普渡表達對亡逝成孤魂者的心意,無關乎宗教與迷信,而是一種平衡共生的謙卑,盡其所能、盡其所有的心意,慈悲才是普渡的初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