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實砲射擊到宣傳砲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維民。
點閱率:5,698

國共雙方在金門島上的戰爭,陸戰有1949年10月25~27日的「古寧頭戰役」與1950年7月26~27日的「大膽戰役」,這兩次陸戰,共軍都是敗戰,國府轉危為安,後來共軍改變戰術,對金門進行空中砲擊,於是有1954年9月3日的「九三砲戰」,半個月之間,金門落彈8767發,後來1958年8月23日的「八二三砲戰」,從8月23日下午6時30分打到10月6日中共宣布對金門「停火7日」止,總共落彈474910發。
在1954年到1958年期間,國共雙方是互相陸陸續續互有砲擊,且是實彈射擊,之後,共軍在1958年10月25日宣布「單打雙不打」,此後成為雙方一種不成文的默契,且不打飛機場、碼頭、船隻和居民點,這一種戲劇性的作戰形式,可說是古今戰爭史上的奇觀。
共軍發動823砲戰之後,金門是受到猛烈砲擊,一直到當年12月中旬,彭德懷宣布砲擊金門停止實彈射擊,改成宣傳砲射擊,也才從實彈射擊變成宣傳彈,那時射擊的時間一般是從晚上八點到十點,後來又發展到逢年過節停止砲擊三天,於是宣傳彈的心戰變成國共互相對峙的另一軸線。
國共雙方都有用宣傳彈來打心理戰,但要追究是誰先開始打的,根據大陸學者的說法,1954年曾任國軍高雄要塞司令部的第670營莊國華副營長,在調到金門後,發明了這種砲宣彈,所謂砲宣彈就是將炸彈中心的火藥挖出,再放入印有反攻大陸言論的宣傳單,以機械原理從金門打到對岸,進行心理戰,莊國華副營長因為這項發明,獲得蔣介石的稱讚,並當選當年度的國軍克難英雄,後來並升任砲兵第670營營長(「國民黨砲兵記實」,華宸,2011)。如果根據這樣的說法,似乎國軍使用宣傳彈在先,共軍是在1958年12月,才宣布對金門的實彈射擊變成宣傳彈,據此推敲其應用是在國軍之後。
1979年元旦,中共宣告完全停止砲擊金門,大陸學者報導從1958年到1978年,金門島的落彈數量,約近一百萬枚,以每枚四兩黃金計,約近400萬兩黃金,砲擊金門期間,福建省支前48.5萬人次,水路運輸各種物質36萬噸,供應木料近4萬立方米,麻袋50萬條,在戰鬥激烈的時期,僅廈門民兵和群眾直接之前,每日平均4000人以上(金門戰役記事本末,蕭鴻鳴等,2016),共軍投入大量的物質與人力,後來卻造就金門菜刀,金門因為利用宣傳砲,鍛鍊成鋼刀前端的利刃,也算是因禍得福,另一種戰爭奇蹟。
宣傳彈打的是心戰,主要是在空投宣傳品,進行策反宣傳,以便未制其人先收其心,這種宣傳彈的殺傷力雖然不如充填火藥的實彈,但在田野的空中爆炸之後的碎片及砲彈底座,仍會因為位置與方向的偏離,穿破百姓的瓦房,損傷人命,因此金門的百姓,在過去「單打雙不打」長達21年的歲月中,是過著砲聲喧囂的驚慌日子,亦是一記歷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