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春在千門萬戶中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其祥。
點閱率:3,357

日子疊著日子,一年又匆匆過去了,我再次回到家鄉過年,周圍親切且溫馨的年節氣氛滲透心中,新歲的氣息滲入疲憊的思緒,輕輕安慰唯有自己知曉的隱痛。午後的陽光覆蓋在身上,我在新春中安然自得地駐足,一切靜好。
老家的楹柱、牆壁、門板、祖廳、窗楣、屋脊等地方,刻畫豐富的詩詞文句,皆出自於經史子集,這是家規和家訓,亦是一個家族的底氣。透過生活經驗、實踐智慧和價值理念的傳承,構成穩定並且世代承襲的家風,縱使生命陷入摩擦與糾結,依然能保持清晰篤實的視野。
抬頭總能看見去年貼的春聯,於歲月中慢慢褪色,我有時會擔心,那些曾經編織過的生活軌跡或家族風氣,也一同蒙上塵埃,逐漸淡然置之,不再被提起,一陣寒風襲來,就從記憶中銷聲匿跡,什麼都沒有留下來。貼春聯是我每年都要進行的儀式,一來表達感恩,面對無常世界的艱難與挑戰,平安度過,辭舊迎新之際,祈願冬尾春頭開好時;再來秉承詩書傳家,繼世綿長的傳統,透過春聯的語句,如:「天地間詩書最貴,家庭內孝悌為先」、「傳家有道惟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語為吉祥多厚福,心緣敬慎達康衢」,提醒心中的堅守。
這間老厝,歷經冬日風雨,夏季躁熱,春、秋悉聽人事更新與代謝。老厝對我充滿包容,它靜觀我的人生,失落或成就、悲哀或歡喜,在這裡始終留給我一個安身立命的位置。
一副副灑金的萬年紅,如同我炙熱發光的虔誠,黑色墨跡於紙上奔走踴躍,跌宕錯落,或凝重如山,或悠遊如魚。有時是行書字體,神態飄逸,撇捺點劃之間,襯托出老厝質樸內斂的意韻。有時是楷書體,結構工整嚴謹,筆法規矩方正,隨著運筆的頓挫緩急,期許後代即使走進暮色也當循規蹈矩。有的時候是隸書體,扁方的字型看似笨拙,細看墨跡的濃淡枯腴,就能琢磨出拙中見巧的意境,這讓我聯想到老子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生活總有一些意外不期而來,迷亂性情,唯有巧而不示,隨順自然,才能平息波瀾。
春聯上的各種字體都是情感的投射,俊朗的點劃是蓄勢待發,蒼勁的橫豎是蓬勃之勢。
小時候,除夕中午祭祀祖先之前,開始準備貼春聯的工作。母親將地瓜粉加水煮成黏稠狀,放涼即成漿糊,父親用去籽的高粱穗捆成束當刷子,沈默地把漿糊塗在春聯背面,塗抹的過程沒有捷徑,就像父親活過的每一天,必經之路佈滿荊棘,他只能將疼痛默默裝進身體,繼續走完這艱辛的路途。
我在一旁幫忙拉平紙張,不時偷偷觀察父親的神情,大紅色的春聯橫在我們之間,彷彿是橫亙的隔閡,難以消解。父親不關心聯對的字體,也不在意其中的意涵,他只焦慮日子是否豐厚?新的一年是否利似春潮帶雨來?我意識到父親背負著不安與茫然,我也清楚自己無法幫父親分擔這些擔憂,悄悄把目光轉開,害怕稍不留神,顫抖的淚珠會滾落,如潮水般湧過紙面。
當黑騰騰的筆墨落在春聯紙的瞬間,我聽見時光翻頁的聲音,冬夜隨著最後一片落葉而遁去,春日隨著新嫩甦醒即將到來。年復一年,源源不斷,我又看見老家大門上新貼的春聯,映著一抹好光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