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寫在疫情蔓延時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建樹。
點閱率:2,424

金門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因地理因素,金廈生活圈有很長的歷史淵源,也是經濟與文化生活自然發展的結果,但並非就表示金門在地居民認同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就如同美、加或美、墨邊界的加拿大人或墨西哥人,不會認同自己是美國人一樣的道理。而這次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武漢肺炎) 疫情一開始,金門的居民便強烈要求關閉小三通航線,正是慮及兩岸間交流頻繁不利防疫,可見金廈生活圈是自然形成的事實,不是政治的選邊站。
再者,金門人並沒有偏愛中國客,就一個沒有任何資源的小島而言,發展觀光是基於比較利益下選擇的方向,金門人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只是因為地理關係與旅客偏好取向,中國客近年成了金門觀光客的大宗,但這不代表金門人最愛中國客,一些政客或觀光業者的說法,只是他們基於各自利益的發言,不能代表所有金門人的想法。
因為長期軍管,即使台灣在一九九一年五月一日已解除戒嚴,但金門卻遲至一九九二年的十一月七日才解除戰地政務與臨時戒嚴。長期黨國不分的政治體制與思想洗腦,讓金門人即使已擺脫黨國一體的統治,但大多數人的政治傾向,卻還是只會認同政治光譜上的藍色,即使台灣已歷經兩次的政黨輪替,金門人依然是深藍的鐵板一塊,這樣的結果,雖然毫無懸念驗證了上述黨國餘蔭之深,但若就此將金門人的政治取向簡化,則是忽略了在台灣民主政治進化的過程中,因強調台灣主體性對金門造成的疏離,進而造成多數金門人的排斥。
就常住居民人口數約為五至六萬(設籍人口數約為十三萬)的島嶼,其選票數別說影響大選不可能,甚至比台灣本島的一個區或鄉鎮的選票數還低,表現在政治人物的態度上,自然是可以輕易取捨的選區,執政後資源的分配就有更明顯的權衡輕重,這一點無論藍綠政黨倒是很一致。而強調台灣主體性的主流價值觀,又經常流露出對於金門的排斥甚而對立,這除了給予有心政客從中激化台灣與金門的矛盾,進而謀取其政治利益(選票),甚至是不斷地把金門人從台灣推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狹隘的國族主義,又與對岸的獨裁政權有何差異?
金門人不喜歡「台獨」,但金門人其實也不喜歡被「統一」,因為多數金門人「接受現狀」;金門人也許不喜歡民進黨,但其實金門人並非都是國民黨的禁臠,最近一次的選舉,兩黨的總統候選人在金門的得票率已經是破歷史紀錄的21.77% 對上74.83%,雖然不似台灣的主流民意,但金門絕不應該是台灣三不五時排擠的對象;至於,金門選出的政治人物何以都屬特定類型,關於這個現象,如果可以理解台灣的花蓮、苗栗等縣市的選舉結果,或許對於此一台灣地方政治同樣也存在的問題,就能找出一些蛛絲馬跡。
己亥歲末,武漢肺炎傳開,疫情險峻,邊境的堅壁清野很難避免,金門廈門間的小三通為防疫之故只能暫停,而令人氣餒的是,隨著對疫病的未知而帶來的恐慌,有一些偏頗的見解卻也同時發酵,似乎正在台灣與金門之間劃清界線。然而,金門與台灣同屬中華民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將其國民向外推,即使他們的政治偏好與你不同,這才是台灣讓人驕傲的地方。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