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音樂
有一陣子與幾位朋友,每星期聚會一次,在其中一位朋友客廳畫畫。一面畫畫,一面閒聊,有時喝喝茶吃些點心,一段令人回味的時光。提供場地的朋友本身除了愛畫畫也喜愛音樂,是合唱團成員,還將兒子送去維也納學音樂。在那些有風雪的日子,客廳黃澄澄的燈光,讓人感覺溫暖。尤其,每回主人總不忘播放音樂,輕柔的樂音流淌迴轉於室內,使全身細胞沉浸在奇特的氛圍裡。雖然,我喜歡深夜或獨處時聽音樂,但此刻的感覺不同,音樂像一股神奇的力量,直接沁入體膚,一種興奮自心底油然而生,讓我對音樂有了深一層的認識與感受,體認到生活中需時時應有音樂。
時下年輕人戴著耳機聽手機音樂,或是觀賞手機視頻,手指靈巧,甚至單手就可搞定一切。我可沒有這個本事,學也學不來。我不習慣用手機聽音樂或看視頻,總感覺螢幕太小。無論在家或出外旅行都是帶著筆電,除打打字寫寫文章,我也喜歡以筆電看視頻聽音樂。目前,網路上有各式各樣的音樂可供選擇,就以爵士樂來說,就有咖啡爵士(Coffee Jazz)、茶爵士(Tea Jazz)、工作爵士(Work Jazz),還有以季節聆賞的如:夏季爵士(Summer Jazz)、以時段分的早晨爵士(Morning Jazz)等等。這些音樂有的長達兩、三小時,沒有廣告,你可舒服地坐在落地燈旁的沙發上,專注的讀書看雜誌,享受優美的樂音。當爵士樂聽膩了,可聽聽古典音樂,所有音樂家任由你使喚,聽過貝多芬、柴可夫斯基,你可找來莫札特、巴哈,或是蕭邦、孟德爾頌。你還可以樂器來做選擇,鋼琴、小提琴、大提琴、法國號、沙克斯風、吉他等等樂器,都可找來聽,感受不同樂器的不同風格。有一陣子,我好喜歡聽大提琴,那悠悠琴韻,如泣如訴,有一股歲月流逝的淡淡感傷。
以上所說,是將音樂當作背景音樂來欣賞,也就是聽這些音樂的同時不影響你手頭的工作。有些人則更進一步與音樂互動,熱情地收集中西樂曲喜愛的歌星專輯、或是參與演唱會演奏會。有的人三不五時就唱唱卡拉OK,抒發自己的情緒,從中獲得喜樂。有的人則參加合唱團或演奏樂團。眾所周知,小說家村上春樹年輕時就喜歡音樂及收集唱片,對爵士樂及古典音樂有深厚的修養。有趣的是村上從聆聽音樂,體會寫作的訣竅。在他採訪指揮家小澤征爾所寫的「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中說:「我寫文章的方法,或類似寫法這東西,並沒有誰教我,我也沒有特別去學。那麼,如果要問是從甚麼學到的?是從音樂學的。那麼,甚麼最重要呢?是節奏。文章如果沒有節奏,誰都不會去讀。」原來,聽音樂對寫作也是有好處的。
這些,完全是我膚淺生活的感受與觀察。雖然我越來越喜歡聽音樂,但對我來說,終究是個音樂的門外漢。或許,我像是野人獻曝,突然發現「這一片日光,如此美好,如此溫暖」,急著想與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