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會
小馬哥,由基隆港回古崗金湯港,蓋一幢觀海別墅,窖藏百打陳高。這兩三年來來回回,過從甚密,經他無數次的邀約,總是都門會飲,飲於金門城的東門城下。之前鎮公所要我寫「東門」兩字在城樓上,每次經過,都要抬望眼看一看,匾額留的空格太小,題的字就顯得很蹩屈。
明洪武20年為抗倭患,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萬里海疆修築了60多座衛所城堡,金門城與崇武古城是當時所建的。而今惠安崇武古城,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花崗岩濱海石頭城;金門城卻歷經幾百年烽火劫難,已經蕩然無影,只剩幾塊爛石懷古。清順治18年鄭成功去收台灣,同時清廷的遷界令,將山東至廣東的沿海居民內遷30里,金門城毀屋隳城絕人煙。康熙19 年,總兵陳龍沿明千戶舊址,建金門鎮水師總兵署,蓋因城毀石敗難復建,隔兩年便遷治後浦,就是現在的金城,金門城後改名舊金城,戰地政務時訂的地名。小時在西門公車站前榕樹下,還看到一個大木牌寫兩字「後浦」,就是金城鎮,還管轄舊金城;古時稱后浦十九都,是包括金門城在內。
金陵稱石頭城,劉伯溫說,高城牆,廣積糧,以防燕子飛來。燕王朱棣還是飛來篡位了,儘管如此,用石頭築城才是硬道理。鐵打的荊州,石灰糯米漿,鞏固基石城磚成銅牆鐵壁。二度登荊州甕城,雙重城門,引敵入前門,再關門打狗,甕中捉鱉。「固若金湯,雄鎮海門」金城湯池固守一方,「湯」是城池壕溝有深水,阻敵攻勢。我畫過西安古城,一個有收放吊橋的城門;劉銘傳在合肥的住家,有城門也有吊橋,固若金湯。如果雲梯臨城,城上熱油熱湯招待,往下一澆湯就成串燒。啥是雄鎮海門,不就是一個替別人看門的,何時才能把咱們自己金色的門看好!
秦中自古帝王州,長安古城國之都,金城湯池夠堅固的吧,抵擋不住腐敗,漁陽鼙鼓動地來,差點亡國。城上徒留的石頭像白髮宮女,閒坐訐譙玄宗和楊肥。長安古城,南城就有七個門,東西南北共有十八個門,夠偉大的。金門城東西南北就只有四門城頭,我巡視了一遍,北門石建城樓延長城體,我總感覺石頭不夠粗獷,大門還鑲上幾堵,精細的青石浮雕牡丹鳳之類,還不如刻上粗獷一點的浮雕-北門的圖騰龜蛇交泰,就不必題「北門」二字。城樓上以前是「纕帶廟」,祀玄天上帝,一腳踩龜一腳踩蛇,鎮北方的神-龜蛇玄武,現另有北門邊的一座真武玄天上帝廟。走到西門,形勢險要,出西門有陡坡,行車危險,改成石梯就更壯觀,扁扁的水泥門樓,改用石頭擴建更理想。轉南門就是酒廠大門,龐大不銹鋼機組,已經壓垮古城的最後一點嬌喘,重建還是用石頭為上。到了我最熟悉的東門,水泥磁磚缺乏古味,還是要用石頭,才能尋回一點古城的風味。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看圖騰方位一目了然,省得再題字。古代的瓦當文,用在城樓整排瓦當,北門─玄武;南門─朱雀;東門─青龍;西門─白虎。東方甲乙木─長方形;南方丙丁火─尖銳形;西方庚辛金─圓形;北方壬癸水─波浪形。四門各有行、有形、有色、有圖騰,何不應用在四門城頭?
漳州市文化局帶我去看萬松關,古意盎然,整個拱型門洞,石頭堆得深邃雄厚,城樓已毀,舊石材幸堆留在城內,如再組裝修復,一定是一座很高古的明代雄關,大門首有金門探花林釬題的字。清太平軍攻破萬松關,守將台中霧峰林文察陣亡,還死了一個畫家詔安謝琯樵。國軍移金門城牆石構築工事,古城原石失散零落。欣聞現在要恢復金門城的風華,但我不知,如何能無中生有,用現在的機具,採用平滑方正的新鮮花崗石,如何打造出這一城古意?會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金門很多古蹟頹廢,古建材難再利用,被當廢棄物拋棄,如果早有古建石銀行的儲備,拿來建城牆,就能找回幾分古色古香。一堵圍牆就是一種對立,過去與未來的對立,新不新舊不舊尷尬的對立,蓋的是現代的、不需要的圍牆,當然,等百年後也成古蹟;現世築道圍牆,無頭無尾,連接不上歷史,也阻絕金門城的未來。要不就徹底一點,再來一次遷界令,城內留下古建築,把所有新建物(包括酒廠)趕出城外數里。圍城,建衙門,縣府遷入升堂坐鎮,重現大明朝城堡的昔日風華,活化活用的金門城,將與崇武古城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