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一筆字」弘法
民國七、八十年間,我在金湖中小學任職,朋友送我一套星雲大師自傳《有情有義》有聲書,我利用每天從金城家開車來回學校的二、三十分鐘聆聽,也開始對星雲大師與人間佛教有一點點認識。
九十一年八月金城國中校長退休,進入佛光山金蓮淨苑學佛,在台灣三峽金光寺接受星雲大師的三皈五戒典禮,從此星雲大師成為我學佛的偶像與榜樣。我不斷閱讀大師的著作等文字般若,像他學佛所說,行佛所行。我典藏《星雲大師全集365冊》,在我老家湖峰四知堂圖書室,成為我鎮家寶物。
最近閱讀人間福報109年3月31日至4月1日,趙俊邁先生大作;〈人間星雲文字般若照大千〉,更了解了星雲大師寫作與寫「一筆字」的創作情形。
星雲大師認為;「文字是生生不息地循環,是弘法的資糧,人不在,文字還在」。他曾說受胡適之先生最大的啟發就是他說;「寫文章就是表情達意,表情表得好,達意達得好,就是好文章,寫文章如說話,話怎麼說,文章就怎麼寫」。大師說胡適之先生的這段話,讓他豁然大悟。
星雲大師曾表達他的文學觀說;「我對於弘法與寫作的理念,一向主張要有文學外衣,哲學的內涵,因為文學要美,哲學尤其要有理,內外相應,而我覺得,佛學就是文學和哲學的總合。希望今後佛教的哲學理論,能用美麗的文學給它裝飾,才能成為有血有肉的讀物。」
大師為了鼓勵文學,讓更多人寫作,他經常舉辦徵文比賽,舉辦全球華人星雲文學獎,獎勵對文學有卓越貢獻的文字工作者,期待文學的真善美,能發揮淨化人心的功能。
星雲大師寫作類別是多元多采的,計有小說、傳記、短評、論議、詩歌、散文、祈願文、經譯、教科書等。他除了寫作還寫「一筆字」。
星雲大師的「一筆字」在廣大社會上,一如其般若文字般傳揚全球。他的「覺有情」書法展,分別在台灣、大陸、星馬、香港、日本、美洲、澳洲、歐洲等國家地區的大學、博物館巡迴展出時期,我在美國、大陸曾參觀過,他的「覺有情」書法展,非常風行,令我甚感興奮。
一筆字緣起是五十年前,因為過度的肌餓,大師罹患了糖尿病,十年前,糖尿病引起併發症,視力逐漸減弱;經美國明尼蘇達州梅約醫院診斷,說他眼底完全鈣化了。
2009年五、六月間在佛光山,因為眼睛看不清楚,不能看書、也不能看報紙,想到一些讀者、朋友、團體經常要自己的簽名,大師想:「那就寫字吧!」
因為眼睛看不到,他只能算好字與字之間的距離要多少的空間,一蘸墨就要一揮而就,如果一筆寫不完,第二筆要下在哪裡,就不知道要從什麼地方開始了。只有憑著心裡的衡量,不管要寫的這句話,有多少個字都要一筆完成,才能達到目標,所以他就定名「一筆字」。
大師眼睛看不見,行動不便必須坐輪椅,但他為滿眾生的願,不辭辛苦,與時間賽跑。演講、課徒、會課、拍照……他無論走到哪裡,一得空檔就寫「一筆字」。
經常寫的忘記時間、忘記停歇,徒弟們不忍,請他休息,他回答:「不要教我休息,我也不知道還能寫多少,能寫就多寫……」縱然寫到手痛作嘔,他還是打止痛針,繼續寫。在大師寫的「一筆字」裡可看到:他的生忍、法忍、無生法忍……。
大師謙稱自己字寫得不好,他說:「不要看我的字,請看我的心」。「心」在哪裡?大師又說:「字裡有乾坤,心中無一物。」既無一物又如何看?此中的智慧可用心體會。
大師曾說:「出家七十餘年來,憑著一份與人結緣、給人歡喜的心,希望大家把我字內佛法的意義、信仰的法喜帶回家。」大師的用心、堅持與布施,令我們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