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登大膽島
上週五有機會再去了一趟大膽島,這是我第四度登島,每一次登島都有不同的體驗。「島孤人不孤」、「鳥抓人不抓」,對照近在咫尺廈門島的繁華,對比是十分強烈。
大膽島面積僅0.79平方公里,距離金門島約1萬2000公尺,距離廈門島約4400公尺,在兩岸軍事對峙年代,被視為前線中的前線,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隨著兩岸關係緩和,金門縣政府在2014年正式接管。歷經多年規畫整備,2018年7月26日起至10月31日試營運,10月底試營運滿期後經檢討,最後在2019年2月27日在大膽島舉行正式營運啟動儀式,由縣長楊鎮浯主持,正式宣告大膽島3月1日開放觀光營運。除了中國大陸和香港、澳門籍民眾以外,都可以報名登島,每天限額150人。
目前新冠疫期,在島上除了一些工人,我們此行並未見到有觀光客。
2013年我還在時報周刊服務時,適立法院正在討論要移交大二膽給金門縣政府,我就策劃一篇大膽島即將開放觀光的專題報導,把金門縣政府從十多年前就爭取大二膽開放觀光的訴求,最後國防部原本同意由金門縣政府「一次性接管」,但朝野立委意見眾多,擔心撤軍會造成民眾疑慮恐慌,最後折衷留下不足一個連象徵兵力的內幕作一次完整性報導。
報導當時連大膽在哪裡都不十分清楚,只能找資料和訪談,為了讓報導圖文並茂,我還特地向地區文史工作者李秉鈞先生請求協助提供圖片,也因為他的照片才讓該篇專題活潑生動。
2014年第一次登島時,我已回縣府服務,那年6月30日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親自來大膽島主持,在江宜樺見證下,縣長李沃士與金防部指揮官潘家宇完成移交證書簽署,正式宣告自當年7月1日起,大、二膽島除國軍駐防兵力戰備及生活範圍仍由國軍持續管制外,其餘範圍均移交金門縣政府接管。移交典禮我也是在場觀禮者之一,但當天活動幾乎都在生明廳內,交接完就準備登船離開,只留下歷史性的一刻在短暫記憶裡。
第二次登島時,我已經轉到文化局服務,當時的文化局長呂坤和分四梯次邀請台灣及旅台的藝術家登島寫生,參與者必須捐贈一份作品給文化局典藏,我是在第二梯次陪同十餘位藝術家朋友登島,當天有軍車接送,一站一站接停,讓藝術家定點寫生或取景,幾乎都是第一次登島的藝術家,對他們創作生涯肯定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象。
第三次登島則是去年二月,觀光處在大膽島上舉行正式營運啟動儀式,當天熱鬧非凡,郵政總局還提供郵票首日封服務,但因時間緊湊,所以儀式結束後並沒有留下來參觀整修後的新島嶼面目就匆匆趕回。
上週因駐縣作家辛金順及藝術家李育貞至文化局拜會許正芳局長,許局長為讓他們對金門留下深刻印象,特別安排了這趟公務行程。當天由副局長黃雅芬率隊,並特別情商曾任大膽指揮官的金門美術學會總幹事盛崧俊權充導遊,這才有了一場深入秘境的大膽島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作家辛金順,今年剛獲得第四屆周夢蝶詩獎首獎,又獲得大陸雲南省的小說徵文獎,過去他曾獲中國時報新詩首獎、台北文學獎新詩首獎和散文優選獎、中央日報新詩特優獎、梁實秋散文特優獎,可以說是全能型作家,這一趟大膽島行他感觸尤深,尋幽訪勝每落人後,寄望他很快就有吟誦大膽的詩作面世。
大膽島除了因戰役聞名,島上也有豐厚的人文歷史,明清兩代騷人墨客留下摩崖石刻「閩南保障」、「海天一色」、「鳳崗」、「鯨飛」比比皆是,都是古蹟歷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地標更是舉世聞名。我們徒步在大膽島走了近四個鐘頭,近距離剝開大膽島的神秘面紗,欣賞到它的秘境之美,也見識到它小廟之多,是多少駐軍的心靈寄託,只可惜它的沙灘美景堆滿了海漂垃圾,無人去淨灘恢復它的寧靜生命,是此行所見最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