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新天堂樂園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建樹。
點閱率:2,133

車行環島南路,在舊機場入口處前,路旁的迷彩塗裝建築有點眼熟,正面牆上原有的兩個大字已不復見,中間依稀看得出是軍徽留下的痕跡,這個當年天之驕子出沒的戲院,名號用的是豪氣的「藍天」,如今,別說人煙罕至,就是緊臨的路也幾乎被遺忘,撤了招牌,那個曾經的名字慢慢就在記憶中淡去。
那些年,不只機場的空軍有藍天戲院,料羅的海軍有海光戲院,陸軍各師部所在地當然也有戲院,金東、金西、南雄、武威與國光戲院即是,至於,假日人潮聚集的金城、山外與沙美市區,戲院更多達六家,加上充滿神秘色彩的擎天廳,十萬大軍駐紮前線的年代,有著十四家戲院的金門,正是電影院的黃金時期。
記得還很小的時候,不用躲防空洞的雙號晚上,五叔的計程車滿載著大人,後車廂還塞了幾個小鬼頭,一路到了金城的育樂中心或金聲戲院,就這樣「梅花」、「八百壯士」、「黃埔軍魂」這些當年膾炙人口的愛國電影,竟然也似懂非懂的跟著熱淚盈眶陸續看了,似乎是因為電視還沒普遍的進入大家的生活,看電影在當時不是微小而確定的幸福那麼簡單,根本就是奢侈的視聽饗宴。
因為喜歡故事,總把電影當故事看,走進戲院看電影總是期待一個好故事。而離村子最近的武威戲院,便是最常光顧的電影院,也是看電影的啟蒙地。
還在念小學時,偶爾的星期六中午,放學回家後匆匆溜出門,出了村後的田野,再鼓足勇氣走過一段蘭湖的堤岸,這段路再快也得半小時,所以常常進場時電影已經開場,錯過的情節只能自己想像,偶爾電影散場沒有清場,接著看下一場次就可把遺漏的部份接回,但那是微乎其微的機遇,就像人生不圓滿的事還是比較多一樣。而每年的兒童節,全校同學從學校步行至武威戲院,看一場專為招待我們的電影,即使因為沒有刻意針對兒童挑片,因而看了「蒂蒂日記」、「你那好冷的小手」之類的愛情文藝片,但已是當時最為奢侈的享受了。至於,電影放映開始的全體肅立唱國歌,以及放映過程中,一旁畫面偶有尋人或尋物的手寫插播文字,則是那個年代最深刻的註記。
武威戲院之外,國中時期山外的僑聲與中正堂是較常去的電影院,尤其僑聲的片子經常是「獨家放映、映畢返台」,儼然有莫名的時尚虛榮;而金城的金門、金聲、育樂中心,則是高中時期週末看電影的去處,還記得,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捍衛戰士」,就是在學校側門附近的金聲戲院看的,熱血的青春年華。
只是,幾年後隨著駐軍解甲,人潮散去,金門的戲院已榮景不再,即使後來因電影取景曾短暫引起注目,但終究難敵滄海桑田之變,隨著時代變遷,戰地電影院一家一家沒落以至於凋零,終至熄燈謝幕。
那天,路過小徑,特意繞去武威戲院,雜草叢生讓老態龍鍾的戲院更顯荒涼,很難想像這裡曾是當年風華鼎盛的師部重地,而今竟荒廢如此。一旁的告示牌,依舊盡責地標示著每日放映的早晚場時段,但售票口早已荒蕪,記憶的場景支離破碎,讓人不免唏噓。
想起,德國魯爾(Ruhr)工業區再造的經驗,樂觀的想像戰地戲院或許也能從中汲取重生契機,重現曾經的新天堂樂園。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