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圖坦卡門的遺憾

發布日期:
作者: 宋克偉。
點閱率:2,020

很早就見過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圖片,金光閃閃,高貴多彩且工藝精緻,少年法老英俊又神聖的面容,再想像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文化與風華,加上從聖經與漫畫得來的意象,讓人嚮往其遠古盛況。
三月底,趕在臺北展期將屆前到中正紀念堂一窺堂奧,雖屬複製品,但栩栩如實,富麗典雅,深入瞭解後,才知圖坦卡門雖是帝王,但應該有著深深的遺憾。
原來圖坦卡門十九歲就過逝了,透過電腦斷層掃描其木乃夷,發現他左腳內彎且畸形,幾乎是靠腳踝走路,加上墓室有大量的拐杖,證明他天生殘疾,平常得扶杖而行,但他卻得行天子職權,深居宮中,卻威行天下,號令軍隊南征北討,以他為名的雕像與圖案,將他的形象做得威武聖明,俊秀臨風,一派清朗,誰又知道少年法老深藏宮闈的實際形象,如此病態而孱弱,跛行遲步,幾無力對抗這世界的一切,他雖身在帝王家,但他父母是親兄妹,家族性的近親通婚,造成基因缺陷(即「馬凡氏綜合症」,一種染色體異常的遺傳性疾病),連少年人的活力與健康都沒有,免疫系統極弱,最後因腿部傷口惡化而英年早逝。
前些日,在MOD中觀看了電影「人生多美好(Life Feel Good)」,劇中患類似腦性麻痺的男主角馬修卻被當成智能不足對待,他身體佝僂,又無法言語,終生只能像蟲子般匍伏蠕動,哼嗯出聲,可他依然堅持自尊,渴望愛、企盼尊重,懂得感受,知道人生情慾,幾次身不由己的憤怒與掙扎,都來自於對他人渺視與不屑的反抗,身為人,他努力溝通,一再抗爭,終取得他人正視,予以瞭解與體會,獲得應有的尊重與照顧。
我看著圖坦卡門金碧輝煌的黃金面具、黃金床、黃金馬車、黃金寶座,還有富麗堂皇的三重黃金人形棺及典雅端裝的石英岩棺槨,雖震憾其工藝水準之高及藝術水平之極致,但卻一點也不羨慕這般的「死後哀榮」或「事死猶生」的鉅細而繁複,他生前既遭病痛,復為權臣(高級顧問)挾持,生子皆早夭,他死後史實又被有意地抹去,連埋身處都是個謎,也由於如此,方使其陵墓隱藏了三千多年,是歷史之幸,卻是他個人生命的悲哀,我只感嘆圖坦卡門生前該會是多麼無奈,此生只能虛張形象,難以擁有實質的青春飛揚與放肆張狂。
圖坦卡門留下了三千三百年前滿盈的高貴黃金圖像與器具,數量達到五千多件,被譽為世界十大寶藏之首,不過對他個人而言,那又如何?一位十九歲少年的感嘆該如杜秋娘詩作所言「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來自3300年前的俊美少年,冷俊的黃金面具底下該是多麼蒼白而虛浮,如果可能,他或許寧可騎著駱駝狂奔尼羅河畔,對著長著紙莎草岸邊的清麗少女吹口哨,輕挑含笑地說聲「好心的姊姊,可憐可憐我,給我一口水喝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