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竹的一些聯想

發布日期:
作者: 楊肅民。
點閱率:1,730
字型大小:

最近入梅天氣,雨水較多,竹筍正是長新芽的時候,住家附近一片竹園桂竹筍猛冒,弟媳去採了一些回來川燙煮熟後,用來炒肉絲,滋味大妙,這讓我想起了蘇東坡的名句「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竹筍炒肉絲確實搭配起來令人食慾大開。
我也喜歡竹,少年時代跟人家寫春聯,我最愛寫那幅「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那種情景想起來就讓人覺得很有學問,竹子是那麼飄逸出塵住家附近若 有一大片竹園,聽那竹葉的悉悉聲音,看那竹子的翠綠,不但消暑也令人心曠神怡。
我在台灣住的地方深坑,種植最多的是綠竹,所以綠竹筍是深坑四寶之一,深坑山上到處都有種,但這種竹子都是以食用竹筍為目的,所以一坨一坨的,並不討喜,最好看的還是像溪頭的孟宗竹,高大參天,就好像國際大導演李安拍「臥虎藏龍」電影裡,李慕白和玉嬌龍在竹林上打鬥的畫面,真的好唯美。
我喜歡竹子,所以也曾試種了一些園藝的竹子,像葫蘆竹、觀音竹等,目前則是種了四盆從野外挖回來的桂竹,但剛種好家中老母就要我移除,長輩迷信說種竹子不吉利,所以我後來移到新家後頭,只是有件事不美,就是每天早上都得掃竹葉,算是附會風雅的一種付出吧。
我書房裡掛有一幅蘇東坡的「竹石圖」,這幅畫購自上海朵雲軒,上頭畫了二枝長竹及三枝短竹,下方則有一塊怪石,上頭則有乾隆御筆一個「神」字,畫上還有趙子昂、董其昌、陸師道、成親王等人題跋,還有大大小小廿八枚鑑藏印。這幅畫雖是複製品,但是甚獲我心,也為我的「不亦快齋」書房添了雅味。
我查了一下,說蘇軾傳世迄今的真蹟甚少,據稱僅有現藏於中國美術館的《瀟湘竹石圖》、上海博物館的《蘇軾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兩件,但兩者真偽亦存有爭議。《木石圖》兩年前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最終以4.636億港元的價格成交。好玩的是,上無款印,但因後接紙上有宋代劉良佐和米芾詩跋,且符合宋人描述的畫家風格,因此被視為蘇軾作品。因為繪畫手法與當時以皇家品味為主流的「院體」背道而馳,被董其昌認為是開啟「士大夫畫」的先河、「文人畫」的先驅。
蘇東坡一生仕途不順,熙寧六年,他到杭州寂照寺,拜訪於潛僧,暫宿於寺內的「綠筠軒」,寫了一首〈於潛僧綠筠軒〉,說出自己的苦悶:「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這句詩傳誦千古。
年少時,蘇東坡也懷有「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的夢想;中年屢遭謫貶,「疏疏簾外竹,瀏瀏竹間雨」,成了他「此生憂患中,一餉安閑處」。老年的他,歷盡宦海浮沉和家庭的變故後,「累盡吾何言,風來竹自嘯」,所以他「竹丈芒鞋輕勝馬,一簑煙雨任平生」,超脫了凡俗看人生,他對竹的情懷,其中寄寓人生境界的昇華。
蘇東坡愛竹、吃竹、畫竹又詠竹,傳為千古佳話,他在〈書晁補之所藏文與可畫竹〉詩中說: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莊周世無有,誰知此疑神。」愛竹畫竹到了這種「身與竹化」的忘我境界,畫出來的竹子,當然與眾不同,自成一家。
我愛蘇東坡,也愛竹,就算當個粉絲「身不能至,心嚮往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