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認同問題

發布日期:
作者: 郭哲銘。
點閱率:1,918
字型大小:

幾年前為「閩臺科舉文化學術研討會」之邀,曾編了「金門歷代進士簡表」,一共羅列了50位進士,引起了很多的討論。很多人以為,這當中有許多位根本上就稱不上是「金門籍」的進士。當時也未特別說明選取的標準,以致無法服眾。2018年又編列了「金門歷代舉人簡表」,就撰寫了一段長文「鴻漸照吉」,細說選列的標準。
  該表,就人的標準而言,出生地、解送的縣分,都不是考量的標準,而是以各方志、各宗祠、各族譜有錄者,即收。這其中自然有很大的一部分,非金門本土出生,甚至已經旅外數代的人物,亦然在選列之中。很多人一定以為,這是往自己臉上貼金,窮多極數的作為。這種想法,當然無可厚非。但是我們在選編人物時,對其是屬於某鄉、某里時,總會有種不自覺的攀引之舉,這是人情之常,但不是理性的選列。可是反向回思,欲想攀引,總得有個藉口,或者有些什麼蛛絲馬跡,讓我們去攀引吧,而我的選擇就是「認同」的問題。
  可是啥是「認同」呢?這是一個抽象難以說明,但確又實際存在的東西。各志所錄,自有其標準,此姑不論。族譜、宗祠中的先賢人物,為何為立匾、入譜呢?則是一個饒有意味的問題。
  一般說來,金門各姓的宗族立匾與入譜,都不是「自動生效」的,也不是宗族主事者,自動普查的,因為這樣極難收效,更有攀引的可能;而是散居各地的宗親自動報丁後,取得「入場券」的「觀察員」資格,之後還要盡了「做頭」、「吃頭」,以及各項宗族裡頭婚喪喜慶之「揀丁錢」等義務後,方才取得「會員」資格;有功名者欲立匾者,得另出資一分;至死後「晉祖」,也還要再盡一份「祿位」的費用,才能取得「終生會員」資格,能夠入龕成祖。這自有一套認定的標準,「偽氏亂宗」或者「旁胤紊宗」,在金門,不敢說絕無出現,但也極難將別人的,認定是自己的,並且代代流傳。是以基於這樣的宗法體制,妄自攀引者絕少;若有,自然是一件相當值得去討論的議題。是以擇取了這樣的基底、對象,當自可信是「金門人」。
  尚且在這樣的基底中,也非敢妄自濫收,有疑慮者,或未認祖者,絕不妄自引入。在此可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選擇之嚴。
  明代正統「解元」、景泰「傳臚」之丘濬,其祖籍確定是福建泉州,其祖丘德玄,相傳是宋末追隨帝昺落籍海南者,此人可能就是小嶝丘葵的後代,而且從丘德玄到丘濬,亦不過140餘年,至多也不過五、六代,極可能還在「五服」內。可是丘濬似乎沒有認祖歸宗,返歸祖居地,謁祖晉匾之舉,是以雖自明代盧若騰,已有談及此事。然丘濬未曾有認祖之舉,自無歸宗之實。這線索,雖甚有意義,但不予追蹤,自然也不會予以選收。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就是著名的竹塹鄭用錫、鄭如松父子。我們之所以認同鄭用錫是金門人,除了他的墓碑、神祖、額頭,盡書「浯江」之外,他本人不但有還返鄉里認祖歸宗,還捐資修建金門東溪祖厝,另外對金門各地的寺廟、學堂,例如:牧馬侯祠、浯江書院等,盡皆有盡心盡力之記載,所以鄭用錫本人,除了骨子裡的認同,亦且付之實際行動,展現他對金門的認同,故予選收。至於鄭如松,或許亦有心眷金門故里,但是在「熱衷」的程度上,在今日所見的史料中,極其缺乏,故而其認同感是有疑惑的,所以我們亦如林氏父子修《金門志》時,注語所說道:「(鄭用錫)子如松,舉人。以後不錄。」一樣,未將選收。
  是以,此一標準,收錄的「金門」舉人,無論金門的認同,或是宗源的認同,都確可立,說是「金門人」,非但可信,亦且理性,可為之一憑,是擇之準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