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溽熱難耐,才剛過完大暑,不經意間,又到了立秋,外頭天氣雖然一樣熱,但太陽下山後,氣溫確實涼爽不少。
八月七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立秋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的說法。
立秋後雖然一樣暑氣難消,但這熱是所謂的「秋老虎」在發威,中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古人將「五天」稱為「一候」,「三候」共十五天,為一個節氣,因此一個節氣又被稱為「三候」。
想想也是,若不是因為今年潤四月,算算如今中秋節都快要到了,但因碰上四年一次的潤月,所以距今年七月「鬼月」都還一個多星期,中秋節都拖到國曆九月底了,這段期間在金門算是真正的「秋高氣爽」,我常跟想來金門的友人說,這個時節遊金門正是時候。
我喜歡秋天,金門的秋天雖然看不到遍山楓葉紅似火的情形,但是它颯颯送秋風,就是令人心曠神怡,只要避開秋老虎發威時段,不管是做什麼事,都讓人神清氣爽,不管是登高或出遊,金門的秋天確實令人留戀。
談到秋天,我最喜歡的一首有關秋天的詞是清朝納蘭容若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這是一首擬古之作,《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尤其是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是整首詞裡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強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裡分量足夠重的話,那麼無論他以後經歷了哪些變故,初見的一剎那,永遠是清晰難以忘懷的。
納蘭容若是個情痴,也是個天才型詞人,可惜就是短命,才活了三十歲,他留下三百多首《納蘭詞》。他的父親是納蘭明珠,看過二月河的小說或改編的歷史連續劇《康熙大帝》,裡頭和索額圖鬥了大半輩子的明珠,就是他的父親,納蘭明珠歷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容若從小聰慧,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二十二歲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帝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升為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
我很喜歡大陸女歌手童麗唱的一首歌「煙花三月」,這首歌歌詞很有韻味,引用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來懷念好友,「牽住你的手相別在黃鶴樓,波濤萬里長江水送你下揚州,真情伴你走春色為你留,二十四橋明月夜牽掛在揚州。……煙花三月是折不斷的柳,夢裡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遠影碧空盡,才知道思念總比那西湖瘦。」有一次看到一齣戲《煙花三月》點進去看才知道是在演納蘭容若情痴的故事。
古代文人墨客常說「悲秋」,但唐朝詩人劉禹錫有首秋詞卻寫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從立秋聯想到悲秋,從納蘭容若聯想到劉禹錫,秋總是那麼纏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