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佛祖
一尊紫檀木雕的菩薩坐像,端詳的供奉在祖公廳佛龕內。
那是早期外公赴新加坡學習洋樓建築,返回唐山時,同行好友熱誠餽贈。因為材質的關係,看起來是烏黑發亮,戴上金門傳統紅綢緞精心製作的佛冠,一家人習慣稱為「烏佛祖」。
民間供奉菩薩是祈求神明帶來平安幸福,相傳菩薩在人間救苦救難,烏佛祖從南洋請回來金門,外公卻在1946發生事故離世,拋下年幼的三男三女給外婆單獨扶養。
1949年,大量部隊進駐古崗村內房屋,剛相處的幾天,村民起初有些懼怕軍人,每天看到他們早出晚歸,慢慢地也習慣部隊作息。只要避開正面相會,雖然住在一起,也能安然無事。外婆眼睜睜的看著兵源不斷地湧入村內,抱存著一絲希望「大陸還可以通!」坊間也傳言,10月17日廈門淪陷,兩岸停止交通,至少香港也可以往來。暗想自己也有一個遠赴東北打內戰的兒子,二、三年間,跟他們一樣居無定所,轉來斷斷續續的訊息,總盼望著哪一天會隨著軍隊撤退到家鄉。
有時候遠遠聽到部隊唱起大黃河歌曲,村民傳來耳語,1933年外公幫董允耀興建的洋樓,阿兵哥闖入洋樓搜刮得天翻地覆,有錢人怕強盜入門搶劫,在屋內都挖空來埋藏金銀珠寶等貴重物品。部隊闖門時,所有暗櫃角落都不放過,連樓板的木夾層一一掀開,有人說是找到窩藏的黃金,有人說找到了鴉片膏。
日本人占領金門後,強制全島百姓種鴉片,由維持會分給種子播種,蒴果熟成後割漿露曬製膏,繳交給偽政府換取生活所需,有時會換些布料來剪裁做衣服,俗稱「鴉片布」。
日本人走了,金門又陷入三年國共內戰,兵荒馬亂的時代,幣值浮動不定,鴉片膏稱為「黑金」。就有些人偷偷藏了鴉片,拿到廈門、漳州變賣時,以黃金價格計算,還可維持一段日子生活費用。
國軍剛轉進金門,大多數是從大陸撤退遷徙好幾個月,坐船登上金門,早已疲憊不堪,又缺糧短餉,並不是全然遵守軍紀規範。自此,外婆的頭髮總隱藏著一把尖銳的頭簪,大白天把二個不滿10歲的女兒關在黑暗的小房間,顧不上他們的哭鬧,有時候丟下一把花生,讓她們可以充飢。然後再上山拾柴火或田間工作,同時也不會忘記帶把番薯刀(挖地瓜的工具)防身,更明白的說,還是預防不測。
一個清晨,嘎嘎的聲響從天井傳來,外婆突然發現一個站崗執勤的士兵,卸下槍枝上的刺刀,拿起案桌上供奉的烏佛祖,在天井中用刺刀刮佛像底座,這個聲響動作,引起外婆激烈的反應,奮不顧身衝向前頭,從軍人的手中搶奪下佛像。軍人頓時為她的行為驚訝一下,慌忙地解釋,他僅是要從佛像底座刮下少許分量,來當藥引,治療長期征戰奔波落下的疾病。
搶救下來的烏菩薩,蓮花底座有著幾道深刻的刺刀刮痕,靜靜地看著人間在世之生、離、死、別故事的更迭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