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閱烽火遊子有感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先正。
點閱率:2,718

勇於任事的張火木教授,多年來辛勤搜集資料,編輯了《八二三烽火遊子志學錄》一書,邀我寫序,我說,寫序不敢,只能寫些感言,此書內容有論有述,分門別類,推舉適當,敘寫內容簡要明白,是一本非常有意義的好書。書中收錄的金門遊子,很多都是在烽火困頓中,遠離親人,隻身來到臺灣,辛苦求學,從初中到大學,歷經無數考驗。大學畢業,有的返鄉貢獻所學,有的留臺發展,有的出國深造,日後在學術界深耕有成,終成學界名師。其中很多都是我仰慕的鄉賢、長輩,尤其活躍在地區教育界的幾位先進,先正有幸追隨他們,共同從事百年樹人大業,深感榮幸。
以下略述書中幾位我較熟悉的鄉賢,權充讀後,例如:李錫奇大師在版畫藝術有卓越成就,享譽海內外,返鄉策展多次,在國父紀念館、臺大文學院演講廳、國立歷史博物館、金門文化局展覽場、金門史博館,我曾多次觀展聆教,李大師的才藝及鄉情,令人欽佩。黃積軍先生曾受好友李德生(先正表哥)之託,護送頑皮少年先正返鄉重新出發,先正當時不知其名,數十年後打聽才知,備禮前往水頭黃府致謝,見到積軍大哥罹患眼疾,先正對於未能及早前來言謝,表達歉意。認識楊肅元先生數十年,對楊先生熱愛家鄉,出錢出力,解決縣民之苦,甚是欽敬。
民國66年我大學畢業,蒙李養盛校長禮聘,在金寧國中施教,李校長做事認真,之後調掌湖中,過幾年又調文教科長,表現傑出,被挖角赴臺出任太魯閣國家公園要職,再過幾年,李返鄉籌辦金門國家公園,策劃周詳。我在寧中的第二位校長是翁志勵先生,翁校長風趣幽默,酒量特佳,領導同仁,從事科展及各項校務,常有佳績。民國73年,多人角逐調校城中,洪文向校長發聘給我,王世宗先生時任城中教務主任,表現優秀,日後被宋司令官強迫調任烈嶼國中校長,王校長能屈能伸,在烈中表現出色,之後又轉任多間國中校長。
民國78年,王添富校長發送聘書,先正調校金中,王校長做事謹慎,努力從事校舍更新,提昇金中升學率。稍後,高職李光明校長與金中王添富校長兩人對調,李校長在金中主政,為人儒雅,講話謙和,常鼓勵教師寫作,導師帶班若有挫折,李校長常不吝勸慰。在此期間,金門寫作好友籌組寫作協會,楊清國校長歷任第三、四任理事長,楊校長寫作殷勤,是社教名筆,讀者佩服。陳麗玉校長寫作亦勤,常抒發對鄉土親友之深情。李增德老師歷任校長、科長、秘書長,對金門鄉土歷史有深入研究,常有專論刊佈。以上我提到或未提到的遊子們,在張教授所編書中都有精彩故事,請讀者細覽。
以下分享我家八二三疏遷往事,回憶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距今62年前,當時我是五歲稚童,所知有限,然日後參閱史籍及先父回憶錄,詢問兄姊,得知:8月23日下午6時許,砲聲四起,震耳欲聾,彼岸敵砲對大小金門同時射擊,至夜間8時許暫停,家父永仁先生時任職政委會秘書組人事科副科長,與同事躲在總兵署的防空洞,憂思鄉下家人安危,天亮打電話探聽,聞悉村落幸無落砲彈,得稍放懷。但24日續有砲擊,且連連數日,10月6日下午5時以後才停止砲聲,報載在此期間敵砲向大小金門射擊40餘萬發。
10月10日午飯後聽說免辦入臺手續,金門老弱婦孺與學生可赴臺避難,家父立即向秘書組吳正庸組長報准,借用吉普車一輛回後盤山家中,將8位家人及簡單行李,分為兩車次送到新頭碼頭。10月10日下午4時許,登陸艇抵達高雄港,下船後乘車到高雄市大同國校暫住。14日調查何人要找親友者可以登記,由政府發給至目的地普通火車票,15日領到火車票,中午上車,至夜間12時抵臺北市火車站,再搭三輪車數臺到金門街投靠大姑丈之兄何伯父府上,多人借住何家,實有未便,乃於18日租居晉江街51號平房。
回憶往昔,猶如昨日。我在金中任教20年,亦在金中學習成長,此乃個人志業。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創會人張火木教授,編書介紹優秀校友,獻給金中母校,個人深感欽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