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意外的四月天

發布日期:
作者: 張姿慧。
點閱率:2,065

春暖四月,正逢麥子成熟期,黃澄澄一片真是好看。走在鄉野小路,看天清地闊,海水湛藍,身心也跟著舒暢起來。定睛一看,忽而察覺今年的麥稈似乎比往年矮小許多,隨風搖曳的麥浪也削弱了起伏的美感,不知是因雨量不足或是其它原因導致。堤防旁的桑椹樹倒是愈發茂盛,不僅結實纍纍,還掉滿一地,令人深感可惜。隨手摘了幾顆,想起通化市場攤位上被一盒一盒精緻包裝等待出售的桑椹,不禁暗自發笑,到底鄉村小鎮與都市景象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
往常全家人幾乎都在台北過年。清明節,回家一趟,已然成了每年慣例。返鄉掃墓是一場與逝去親人儀式化的再相逢,陰陽兩隔各自撫慰。即使沒有信仰從不拜拜的我,也不想免俗。自狹小空間轉換寬闊的透天厝,周邊盡是蟲嗚鳥叫,流通的空氣,亮晃晃的陽光灑滿一室,從二樓臥室望出去,三年前親手種下的芭樂樹變得高大挺秀,看來賞心悅目。真是好一個人間四月天。
未回家前,總惦念著,四月的金門石蚵正值繁盛期,雖然家裡的蚵田早已覆沒,但還是想下海走走,撿撿附著在路邊和軌條砦上的野生蚵,或尋一尋螃蟹的蹤影,即使一無所獲,就算踏一踏水道,嗅一嗅海洋氣味,也覺得無限滿足。
我滿懷喜悅迎接在家鄉的每一天,想找同學朋友聚餐聊天敘舊情,或隨意走走晃晃吃久別的家鄉美食,或和友人一起上太武山健行,晚上再迎著寂靜對著筆電工作……以為可以一如既往度過一段悠然自在的鄉居生活,卻怎麼也沒想到,返鄉的第四天,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重挫了日後的恬淡,印證了「人算不如天算」這句俗話。
那日在中央公路某圓環路段,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騎車從側面急速撞上,導致我從機車上重摔在地,久久無法起身,瞬間一股恐懼直撲而來,以為下半身就此廢了。一旁的老人先發制人將所有過錯全歸於我,要我趕快起身。隨後他移動機車,並叫路人不要報警。此時腦袋一片恍惚的我,以為一切如他所言,心想,若是自己理虧,就該承擔所有責任,最終還是請熱心的路人報警。
很快地,救護員及警察都到來了,因弟弟也在消防局工作,對於他們的專業救護自是相當信任。在女救護員的陪同下,我被送至急診室,做了斷層檢查,才知胸椎因重挫產生閉鎖性骨折。雖無明顯外傷,但這一撞,迫使身體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巨大的疼痛和不便。在床上整整躺了十天,整個人動彈不得,一吃止痛消炎藥,便昏昏地沉沉睡去。每次翻身,腰部的肌肉都要上演一場艱鉅的拉扯,一拉扯,下半身的筋絡便感到一股難以形容的痛楚。下床梳洗或如廁時,更是雪上加霜,總要花上一番功夫找出身體支撐的點,才能勉強坐立,待肢體穩住後,再忍痛慢慢起身行走。平常縱身一躍,或起或躺,是如此簡單不過的事,而今卻是這般的艱難。
傷況好轉後,到警局作筆錄,看了監視器,才知是對方闖紅燈又超速。受傷這段期間,對方不聞不問。我去電給他,得知對方也是返鄉掃墓的金門人,他答以一切等他回去做筆錄再說,之後,再無回音。
因他人的疏失過錯,促使身體承受此折騰,所有工作因此停擺,還需穿上三個月的背架,以等待骨頭修復。幸而只是短暫性的不便,如今疼痛已解。截稿前,接到國興總編催稿電話,才想起「浯江夜話」專欄尚未完成,因目前還無法久坐,寫寫停停,思緒也難以集中,只能草草成文,尚請編者及讀者見諒,也向與我日期對調的作者致上歉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