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吉安慶修院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2,778

去年在金門殯儀館,參加同鄉族兄煥彩的百歲喪禮,喪禮儀式不是金門傳統的,由道士引幡轉西風,而是由台灣來的日本佛教葬儀,第一次看到外來的儀式,鄉親都很不習慣。往生者生平長住金門,在吳氏家族中,主持幾十年祖先祭祀,也都是道教家法,不知祂能不能習慣,能否由日語的經頌平順往生淨土?
三月中,我到花蓮走春喝酒,參訪了花蓮吉安鄉「慶修院」,第一次見識到日本式的佛寺。日本人在花蓮開闢移民村,自四國德島縣吉野川延岸移民來此,把這裡改稱「吉野」,1917川端滿二在吉野移民村,募建這座布教所,日本佛教也隨之移入,本尊弘法大師、脇佛不動明王和毘沙門天,為真言宗高野山金剛峯寺的海外別院。1997台灣政府指定為古蹟,戰後改為祭祀釋迦牟尼佛和觀音菩薩。今為觀光景點,現場播頌日語經文,購票參訪。慶修院名列「台灣宗教百景」,是台灣現存最完整的日式佛教寺院。
院中石刻空海立像,戴大斗笠支禪杖持缽,空海(774-835),四國讚岐國香山縣人,入唐為留學僧,返日創真言宗,建高野山金剛峯寺宣揚密法,圓寂後尊為「弘法大師」。主張金剛界、胎藏法兩部不二,並在日本京都教王護國寺(東寺)傳授事部、行部、瑜珈部三部密法稱「東密」。攒尖式屋定「宝形造」的日式傳統建築,有濃厚的江戶風格,寺內排列88尊石佛,遵循真言宗開山祖師-空海的遺規,行遍日本四國島上88所靈場寺院,請回88尊石佛,讓信徒免奔波,能就近參拜。
臺灣光復後,「吉野布教所」改名為「慶修院」,吉野改為「吉安」。慶修院內的神龕、不動明王石刻、百度石、石佛等重要文物留存至今。先要在「手水舍」以杓清洗左右手,取水倒手心漱口,潔淨身心意再禮佛。「不動明王」在密宗五方大明王中,鎮守中央的首尊,容顏威猛是大日如來的憤怒身,右持大慧刀,左持羂索,看起來有點可怕,不像中國的怒目金剛那樣威嚴崇敬。「不動」是指不變的慈悲心,無物可撼動。「明」乃智慧的光芒,見者發菩提心,聞者斷惡修善,識者現大智能,知者即身成佛。「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口唸「南無大師遍照金剛」,繞行108遍,祈求神明祛病除厄。《光明真言》是東密真言宗最根本大咒,密教行者要唸一百萬遍。「百度石」是寺廟的基石,由此石出發至主殿參拜,往返百次才為完滿,還願時,有往返千次答謝神佛的傳統。
我對日本的佛教很陌生,見識也不多,只知道日本和尚可以結婚生子。讓我想到國父-孫文,與日女大月薰在橫濱生一個女兒,名文子(日語讀成-富美子)。郎高居日,是妾傷心時,大月薰沒有中國第一夫人的命,三嫁到栃木縣足立市東光寺住持-實方元心和尚。日本長崎泰益號陳國樑,墓葬金門新頭大路邊,陳世望繼承日本的事業,日籍養弟陳世科,小時曾送回金門讀書,再返日娶親。我在新頭陳家,看到陳世科的神主牌,供俸在祖龕。陳世望也有一日籍養子,也就是陳金鐘(我姨丈)養弟陳永義,也從小送回金門讀書,習慣金門的世俗,再返日娶上海籍馮又好,再回金門顧新頭的香火。陳氏金門籍的住日本,現在新頭一家是日本遺種,已歸入浯俗道軌,生死科儀不用請日本和尚來念經。
煥彩宗兄日式的喪儀,在金門殯儀館靈柩橫放大堂,前坐一位日本和尚,持續用日語頌念佛經,擴音全場,親友自動上前捻香揖拜,沒有披麻哭喪,不用跪叩舉哀,還不能拍照留影。會社式的禮儀人員,男女黑白制服一式,整個喪葬禮儀隆重、莊嚴肅穆。這是高消費的葬禮,金門首見,但是往生者魂歸何處?依俗成禮好?或是突然移風易俗好?那就要觀三姑,請來往生者問一下,九天佛門可安禪否?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