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島一命
遲到的東京奧運會一時間凝聚了台灣所有人的視聽,嚴峻疫情變得沒那麼重要了,多數人窩在家裡看轉播,期待一個圓滿的結果。歡呼或扼腕,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曾經一起全心全意、無我無私的專注一件事,縱若是一日球迷,又有何妨?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無法激起共同的熱情,還談什麼「同島一命」?雖然這句話在金門的許多角落的許多牆面上,反覆的出現過。
最近瀏覽了幾部大陸電影,有好些是談新冠肺炎抗疫內容的。在世界各地還在如火如荼對抗疫情時,疫情始發國中國已經拍完了許許多多的抗疫電影;箇中內容自然充滿了偉大勇敢的犧牲與無私無我的團結。從結果論,在台灣還在限制室內、室外多少人以上不可以群聚的同時,有本事在這個時節完成諸多影視作品的,還是必須給予極高的評價;至少他們的拍攝環境與工作人員的健康是無虞的吧?至少他們不用煩惱沒有疫苗可以打吧?至少他們不用擔憂失去工作、沒有收入吧?至少他們的社會不會互揭瘡疤,自暴其短吧?但,至少這些「至少」也都只是表象的吧?不還有些省巿地區有疫情復發及大規模傳染的狀況嗎?我嘗試這樣安慰自己,直到看到了疫情始發地武漢,上百萬大專、高校生開學的雄壯場面;至少,我是信了。如果疫情沒有控制到一定局面,防疫機關沒有一定的把握,那些大抵是官派的公務員沒有人會拿自己的前途去「對賭」,何況他們或許根本不用賭,只要把一切的不確定的風險都歸諸給變幻莫測的病毒就好了;防疫的原則之一不就是「寧可做過,不可不夠」嗎?但,他們還是「賭」了,縱若在風輕雲淡中,不免仍有波濤洶湧,但驕傲擺在哪裡,挺直的肩背承載著自信,煥發著光榮,似乎在不久前,我們也有著「世界跟不上台灣」的驕傲與自信,不想一夕破功,再要急起直追才發現志氣很大、疏漏不小,再嚷「同島一命」也欠缺了一些底氣。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認為「同島一命」只專屬於軍事口號與牆上的標語。事實上,這也的確是蔣經國時期拿來鼓舞民心士氣的,在很多愛國或政治劇集中,都看得到士兵們團結高呼「同島一命,死裡求生」的情景。如今在網路上,「同島一命」的網路聲量迅速竄起,從十數筆激增到數千筆,似乎在疫情肆虐的此刻,有不少人真正感受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危機感,但也不妨礙有心人經營未久將屆的選舉行情,這顯然又與吾等印象中的「同島一命」落差太大,沒有「同島一心」,何以侈言「同島一命」?國內朝野政黨對立、意識型態兩極,「換了屁股,就換了腦袋」的,不勝枚舉,要說誰比誰真誠、高貴,閉著眼拿來教孩子,都極不容易。
好吧,至少我們隔著迢迢千里,在螢幕前為「麟洋配」加油、為戴資穎打氣算得上「同島一心」或「共聲一氣」吧?約莫在戴資穎金牌戰那會兒,本應在耳傍呼嘯而過的車噪聲都頓時消寂了,大夥屏氣凝神,連喘息聲都隨著靜默,最終的十數拍後,爆出一聲聲的扼腕嘆息,但沒有人認為小戴不夠努力,畢竟世界球后的氣場、技術、格局都在,就是輸掉一場比賽而已。
東奧的激情易散,疫情的衝擊還在繼續。一慣的臉孔叨唸著冰冷的數字,下方慣常彈出吐糟的快訊;「同島一命」既有切身的真實,又是虛無的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