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一戶之村的村史怎麼寫? ──王振漢《珩厝、后盤山、西山》村史序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益源。
點閱率:4,217
字型大小:

金門有160幾個自然村,村村有歷史,金門縣文化局推動金門村史寫作計畫,若能把所有村莊寫遍,自是功德無量。不過其中有的村子很小,小到只剩一戶,例如珩厝,這一戶之村的村史該怎麼寫呢?我頗納悶。
我的納悶,在閱讀王振漢博士的《三村一脈.同氣連枝-珩厝、后盤山、西山》之後,豁然開朗,原來可以把幾個村子合起來寫,這的確是個辦法。當然,村史要合寫,也必須有其堅強的理由,黃振良《浯洲鹽鄉-西園.後珩》是以地緣(同在五龍山腳下)和業緣(都有鹽場)加以連結,而王振漢這部村史則是以血緣關係,有機地將珩厝、后盤山、西山三村進行整合。
  如今珩厝、后盤山、西山這三個村子雖然分屬金湖鎮、金寧鄉,不同行政區域,但三村主要居民都同屬於金門王氏珩山衍派開基祖王煥三的裔孫。明洪武十二年(1379),王煥三自同安仁德里苧溪鄉遷徙至珩厝村定居,二世長房又遷至后盤山頂井后厝,二房另遷入后盤山下井和西山,珩厝、后盤山、西山果然是三村一脈,同氣連枝。
《三村一脈.同氣連枝-珩厝、后盤山、西山》書分六章,作者充分運用文獻與田野調查資料,依序將三村地理變遷、血緣脈絡、宗教信仰、產業經濟、鄉野傳奇、先賢俊彥做了很有系統的整理,並且記錄了許多已經鮮為人知的村里往事,例如我們開車行經環島北路后盤山路段都會看到路旁有封閉的碉堡,但對於碉堡內發生於1983年的213事件(老兵欺負新兵引發機關槍掃射造成嚴重死傷),可能未必知情。
珩厝、后盤山、西山三村人才輩出,諸如印尼僑領王尚志(珩厝村人,1902-1992)、國大代表王觀漁(西山村人,1917-1983)、族譜總編修王永仁(后盤山村人,1919-2003)、新加坡開閩王氏總會主席王永堯(1923-2014)等等,以及曾住在后盤山的抗日巾幗英雄蔡李鑾女士,和以《流浪到淡水》一曲紅遍大街小巷的走唱歌手「金門王」王英坦(1953-2002),他也是后盤山人。
我個人曾在金門主辦過「科舉制度在金門」學術研討會,對於金門一個小島上居然出過近50位進士(比全臺灣的33位還多)特別讚歎!在認真拜讀《珩厝、后盤山、西山》村史時,赫然發現僅存一戶的珩厝村,竟有一宗祠(光正堂)、一家廟(金門珩山王氏家廟)、一宮廟(珩山宮),而且珩厝王氏家廟還懸掛著王玉書「拔元」匾、「進士」匾,他弟弟王丹書「文魁」匾,和王式文「翰林」匾(上書「為清光緒丁酉科中式舉人特荐翰林王式文立」有誤,經查王式文實乃同治癸酉科舉人、光緒癸未科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
  有意思的是,王玉書,清咸豐九年(1859)進士,世居南安二十八都象運鄉,後住泉州城萬厚里井亭巷;王式文,清光緒九年(1883)進士,世居晉江縣東郡外鳳江鄉,後住泉州城內清源里。這兩位泉州進士都不是金門人,但他們的進士匾、翰林匾,怎麼會出現在珩厝王氏家廟和后盤山下井王氏家廟、后厝王氏家廟?甚至在金城鎮的「浯島東沙王氏家廟」,也有王玉書的「拔元」匾、「進士」匾,和他的哥哥王菁華、弟弟王丹書的「文魁」匾(詳見王建成《東沙村史》)。
  王玉書兄弟、王式文,跟金門王氏究竟有什麼關係?目前還是個謎,猶待破解。我個人很感謝王振漢博士可以將他們存在珩厝、后盤山王氏家廟中的匾額詳實記錄(這些匾額在泉州未必可以看到),提供我們進一步探討的重要線索。同時,我也很感動王振漢博士能如此費心地將珩厝、后盤山、西山三村合撰出一部村史,如果沒有他的匠心獨運,像珩厝這樣只剩一戶之村的村史還真不知該怎麼獨立書寫呢!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