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20世紀初的金門移民與星印貿易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1,825
字型大小:

就19世紀後半至20世紀中葉以前,從事土產貿易的東南亞金門僑民來說,新加坡與印尼之間的貿易關係十分重要。自1860年代興盛的「九八行」貿易機制可謂海外金門人致富的關鍵,也是累積第一桶金的策略方法。這樣的跨境貿易機制大概存在了近120年,1960年代漸漸式微,直到1980年代才畫下句點。
對於僑居印尼群島的金門移民來說,新加坡不但是其商業網絡的節點之一,也是部分印尼華僑華人家族二度移民的城市,特別是與新加坡有地緣關係的西爪哇島的雅加達、邦加、勿里洞、蘇門答臘峇眼比亞(Bagan Siapiapi)、石叻班讓(Selat Panjang)、望加麗(PulauBengkalis)和北矸峇魯(PekanBaru)等地僑民居多。
也就是說,1960年代以前星印貿易的發展、新加坡成為南洋(東南亞)經濟貿易中心、印尼排華暴動之際分散風險等因素,促成這樣的移動現象。一直到今日,不少印尼經濟富裕的華商,多半在新加坡擁有地產、公司,部分存款也會存放在新加坡的銀行,就學及就醫更是非常普遍,雅加達與新加坡的飛機航班僅一小時時程,兩地往來十分頻繁。
在1969年11月21日的《南洋商報》中,刊載了一篇由中華總商會財政主任黃望青的〈星印經濟關係的回顧與展望〉的文章。這是在南洋大學經濟學會的三場經濟問題講座的其中一場(另外兩場主講者為李光耀總理、聯合國經濟顧問方顯延博士)。黃望青分析了星印貿易的變遷,同時指出在1963-66年之間星馬(新加坡1965年獨立建國)與印尼對抗的情況下,星印之間的貿易受到相當大的波及。但即使如此,在1969年,新加坡與印尼的貿易依存度仍高,新加坡佔了印尼總出口額的65%,而對印尼的貿易佔了新加坡全部貿易額的25%。他認為歷史的、地理的、人文等因素是這樣綿密貿易關係的原因。
「(一)歷史的---印尼前身是荷屬東印度;新加坡的前身是英屬海峽殖民地。自十八世紀以來,英國工業發達,生產突增,力爭各處市場,所以在貿易政策上,一向力主各國門戶開放,自由貿易。……宗主國這種不同的作風,在歷史上也遺留給星印兩國。如所週知,新加坡一直到今天還是主張自由貿易,細心照顧轉口業務。
(二)地理的---新加坡所處地理方位,不單是歐亞交通的樞紐,簡直是印尼兩大領域,即蘇門答臘和爪哇的中心。由棉蘭到椰城,要經過新加坡;由泗水到沙望,也要經過新加坡。廖內群島更不必說,真所謂「相隔只因衣帶水」。尤其近年以來,印尼經濟衰落,交通工具廢弛,島際交通難於登天。印尼出入口商,群趨利用新加坡良好海港,實屬理所當然,毫不足怪。
(三)人文的---印尼和新加坡,都有大批長袖善舞,精於籌算的華商。殖民地時代,這些華商都是二盤經濟,為英荷洋行收集土產,推銷洋貨。獨立之後,他們在兩國貿易界都升任主要角色。兩地華商之間,好多有著兄弟親族關係;而且新加坡目下許多貿易商,自己就是源出印尼,同時留下親信繼續活動:這樣自然更加強了兩國經濟的血緣關係。」
亦即,新加坡的自由貿易體系、地理優越性、華商的文化網絡,以及工業設備完備、國際信譽良善(包括現代化的銀行、保險、船務貨艙)等特點,造就了新加坡與印尼之間的緊密貿易關係。
南渡印尼群島的金門人,把握了印尼各地與新加坡的貿易機遇,以「九八行」的貿易機制,不僅為自己創造了豐厚的財富,也成就了新加坡轉口貿易中心的世界地位。從19世紀後期的李仕撻、黃良檀、黃良倚等僑商到20世紀中期以前的黃安基、吳光枰、鄭古悅、陳景蘭、陳詩吟等僑領,一直到二次大戰之後崛起的黃自立、黃木榮、黃東平、黃章掘等人,都是動人的成功故事。星印貿易的互補關係,是他們成功的背景,當然,講究誠信及賺慢錢的哲學、連結地緣與血緣的文化網絡,更是這些成功故事的關鍵詞,值得我們學習。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