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路的風景
在用盡所有親朋好友的建議與方法之後,家中浴室腐銹的喇叭鎖依然緊咬門板不放,原以為只是簡單的修繕,卻折騰困擾已然足月毫無進展,有人甚而揚言索性整片門扇直接更換。
於是當初快意誇口的我,只好頂著眾目睽睽的壓力,反覆琢磨著各式工法的可能,終於,在跳脫原來的思考模式後,另闢的蹊徑奏效,簡單的物理方法,竟然取代複雜的化學方法勝出,更換門鎖完工,這一來,總算可換得耳根清靜。
因為翻箱倒櫃尋覓可用工具的同時,不意竟讓消失多年的陳年收藏物驚喜現身,那一下午的心情,如此曲折蜿蜒峰迴路轉還帶著驚喜,記得是用了一壺冬片茶,才終於平復忐忑的心情。
有時候,原先設想著要由甲地到乙地,但種種意外竟不得直取,於是莫名其妙的由甲地經丙地,再到丁地甚至戊地,繞了一大圈之後,終於還是抵達乙地,過程也許曲折,甚至可以說是坎坷,然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一路其實也是美麗的風景。如果知道「海南雜著」一書問世的緣由,相信更能明白,人就是不斷在塞翁失馬與得馬之間取捨平衡,或許這才是人生常態。瓊林鄉賢也是開澎進士的廷蘭先生,當年的奇遇,正好也給了後人很好的啟示。
就像那天外出,因為目的地正巧是不近不遠的幾公里之外,擔心因當地停車問題,可能會耽擱後續的行程,如果決定搭公車,正好有一路公車可直達目的地,只是,公車沿途繞行大半市區,車程必須四、五十分鐘才會到達;若是選擇自行開車,路程走的是直線,再慢也不過是二十分鐘的事,但停車問題是無法事先預料的風險。人經常得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從某個角度看去,這個比那個好,但從另一方向比較,那個又比這個佳,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此正是所謂取捨(trade-off)的難題,而往往最後選擇還是憑著主觀的價值偏好下決策,結果就常常如俗諺「揀啊揀,揀著一個賣龍眼」般的無奈,生活似乎很難躲過這樣的嘲弄。多年來,trade-off已經不再是初識經濟學時,書上艱澀得難以意會言傳的專業術語,反倒貨真價實的成了日常中的層層關卡,並且讓人不得不然地習慣。
有時候,汲汲於某個看似非做不可的目標,如果換個角度想,好像也沒有那麼非要不可的窘迫,但是,人總愛把自己逼到原先設想的軌道上,好像脫軌就是罪大惡極。然而,轉個彎換條路,風景不同,或許更多的意想不到,甚至驚喜,如此說來,預料之外的囧途其實沒那麼糟。
學數學的人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這當然是數學簡潔迷人的地方,然而世事哪能如此這般簡化單純,無怪乎數學家John von Neumann會說:「如果人們不相信數學是簡單的,那一定是因為他們不了解生活有多複雜。」就如同大多數的專家,可以輕易地解出一些數學問題,就是無法理解許多現實的彎彎曲曲。所以,一根腸子通到底的直線思考方式,終究無法讓人安身立命。因為世界是隨時在變的動態,唯一不變的事實,就是一直在改變。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面對複雜的大千世界,練習隨遇而安的節奏,沿路都是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