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來路不明的酒少碰為妙

發布日期:
作者: 正明。
點閱率:1,063

假米酒事件在台已造成多人死亡,令人「聞酒」色變,最近包括台糖在內的數家公司則推出所謂的「非米酒」,希望在酒品市場爭奪一席之地,全國跟「酒」有關的事件幾乎每次上演不完,讓人不禁要問,為何光是「酒」的問題,政府有關單位就不能搞定?

國內以前實施菸酒專賣制度,只有政府單位可以生產製造,說起來是不合理,但公賣制度廢除後卻造成假酒充斥,政府也沒有妥善的查緝管理辦法,甚至已發生「喝死」了數十人,政府有關單位才驚覺應該加重其刑。

老實說,製造販售仿冒酒十足是個「奸商」,如果因此害人喪命,那更是「天理難容」,廠商有本事就該創立自己的品牌,如果只懂仿冒,那只會令人「不齒」,社會大眾應該給予嚴厲譴責。

以前在專賣制度下的菸酒公司,他們是累積長期的製酒經驗,生產的酒品值得消費者信賴,以金酒公司為例,更是聲名遠播,可以說是真正的「金」字招牌,但壞是壞在由於太出名了,導致仿冒「金酒」事件一直層出不窮,不僅破壞「金酒」名譽,也損害金門經濟的命脈。

我們認為要重整「金酒」美譽,首先要先做好銷售通路,甚至可以研究專人送到家服務,讓消費者方便購買,再來是嚴厲查緝仿冒酒,以免假貨充斥,讓消費者喝得安心。

喝酒要適可而止,至於喝酒是好是壞見仁見智,但有一點要千萬記得,那就是來路不明的酒類千萬少碰為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