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與舊的重新出發
近日,各方捎來了幾副春聯,屈指一數,再過二天,一年將盡夜,又到了中國人家最為重視的傳統大節日──春節。
春節、春聯,代表的是國人一個很傳統的文化與習俗,恁是科技再昌明,也無法撼動國人對春節的嚮往、重視與熱愛。因為文化是滋潤民族心靈的資產,倘若拿掉一些「傳統節日」的文化與習俗,試想,中國人還像中國人?
從過去一年看,儘管全球籠罩著一層經濟不景氣陰影,但是新科技的推陳出新,還是從未一日間斷,伴隨網路的無遠弗屆,使得「全球化」被賦予新的想像與意義。
的確,隨著網路、手機的盛行,跨國企業的攻城掠地,大大促進了全球化。全球化也改變了全球風貌──世界性連鎖店、世界性產品,全球流行趨勢,幾乎把世界重要都市塑成相同「模樣」,而台北的年輕人與紐約、東京、北京的年輕人也就沒有什麼兩樣?這時,大家才又驚覺,全球化的結果,大家都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地方特色,也失去了固有文化。於是,大家才又憬悟到,不管是打造城市、流行商品,有「文化特色」才是利基,才能與眾不同,才是引人之道。
其實,文化之所以受到重視,還得拜科技之賜。透過各種媒體,或上網、或手機的大量傳播,才能使得文化蔚為風尚。然而,資訊的源頭,唯有內容,才是最珍貴。君不見日本把三國故事做成電腦遊戲大賣,美國好萊塢把花木蘭故事拍成卡通風行,因此,科技界有句名言:「誰能掌握內容,誰就能勝出」,此時我國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不就成了源泉活水!
值此春節將屆,深夜沉思,原來科技與傳統是可並行的,甚至如魚得水悠游其中;我們期待來年,大家不但要有創新精神,更要溫故知新,從舊有東西尋找新生命,才能掌握這波文化產業潮流,創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