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緊弄破碗」
莊子︽田子方篇︾中有個關於射箭的故事:「列禦寇」(列子)在師兄「伯昏無人」面前表演射箭。他緊緊的拉滿了弓,手肘上放著盛滿了水的杯子,就這樣颼的一聲射出去。一箭剛射出,另一箭已經搭在弓弦上,如此射出一箭,立刻又搭好另一箭,整個過程的精妙處,就在身體像木偶似的,一動也不動。但師兄伯昏無人不置可否的說:「你這種射箭的方式,還沒擺脫射箭的意識,是屬於『有心之射』,並不是摒除了中或不中的『無心之箭』。
伯昏無人後來帶列禦寇爬上一座高山,伯昏腳踏突出的岩石,背臨百仞深淵,緩緩後退,同時把腳跟的三分之二騰挪到空中,然後招手要師弟也到他站的地方。列禦寇想學他,卻匍匐在地,嚇出一身冷汗來。伯昏無人說:「所謂至高至德的人,上可究明青天之頂,下可究明黃泉之底,在宇宙縱橫自如,而一點不改氣色。瞧你渾身發抖,雙目都發黑了,這副窩囊模樣,就算射出了箭,能不能中目標,還是大有問題呢!」
許多搞運動的人大概都可以這則故事為鑑,拿選手的訓練過程來說吧,誰都希望汗水不會白流,一分耕耘要有一分收穫,但一味的講求強度,不正如列禦寇一樣,強則強矣,但一遇到大陣仗就顯得有心無力了。過去大陸體育界有一種斯巴達式的教法,極不人道的把選手當白老鼠一樣的拿來「淬鍊」,反正一切以成績至上,管你能否身受,很多選手最後雖然都熬出頭了,但「呷緊弄破碗」的不是沒有,就像一般人為了衝成績而不擇手段一樣,他們永遠也別想學到伯昏無人那種「無心之箭」的精髓。
看看人家韓國人吧,為什麼好幾屆奧運會都「射」出了好成績呢?如果我們能了解其訓練過程,結果也就不言可喻了。韓國人當然也很講究訓練的強度,但那種強度是循序漸進式的,待訓練到了一定的水平,他們會把選手帶到深山當中,學習參禪打坐,然後慢慢的把心給「定」下來,設法使其達到「空明不二」的境界,這不正如伯昏的『無心之射』一樣嗎,那種振衣千岡仞,無懼、無畏的瀟灑,正是他們打造金牌的不二法門啊,而這也是那些躐等捷徑者學也學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