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另一種觀光景點
地雷,被媒體形容為是金門高粱酒、貢糖、砲彈鋼刀之外的另一種「特產」。
金門,這一塊海上的蕞爾小島,半世紀前,她歷經了古寧頭、八二三:::戰火的洗禮,一度亦是「三民主義的模範縣」。
時至今日,台海兩岸敵對緊張局勢日益趨於緩和,也開放了「小三通」,台商紛紛到大陸去尋商機、發展事業。雖然,彼岸仍不願輕言放棄武力威嚇,但並不影響兩岸彼此經貿、文化、觀光等各項交流,人民往來關係日益密切。
金門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地雷?是其來有自的。早年為了軍事防禦、確保金門安全的需要。所以,在許多的重要防禦線佈置了地雷,發揮了防禦、阻絕的功效。金沙鎮在興建官澳及劉澳海堤工程時,就曾挖掘出很多的地雷。所幸,這些地雷都因年久腐蝕,不再具有破壞力;不然,當時它的後果是無法想像的。
多年前,軍方委由外國特種勤務公司排除金寧鄉「李光前將軍廟」附近的六處雷堆、雙乳山雷區和後盤村雷堆之後,再由台電、民航局等以同樣的委外方式,由外商公司排除水頭塔山電廠、尚義機場海岸雷區,成果受到國際禁雷組織的肯定。
據報導:金寧鄉因為轄區的地雷特別多,而有「地雷鄉」之稱。目前在閒置多年的西山靶場後方紅土海岸,即遍佈人員殺傷雷、戰防雷和腳踏雷,並有一處混合雷堆,密度之高為全島僅見。金寧地方傳出要求清除之聲後,金防部也作出了善意回應:強調該處係屬戰術計畫性雷區,但為配合地方需求,可優先檢討排除。除此之外,軍方目前正檢討另十二處雷區,納入下一階段的排雷目標。
有一句話說:「化腐朽為神奇!」地雷既被稱為金門高粱酒、貢糖、砲彈鋼刀之外的另一項「特產」。金門將觀光旅遊列為重要的經濟發展政策,何不發揮創意,將具有觀光價值、且具有可看性、紀念性的雷區,將之規劃為觀光景點路線,一來可以增進帶動金門的觀光產業,二來宣示金門追求和平的嚮往與決心,也為這些惱人的地雷找到一條「生路」,蛻變成為金門觀光的「黃金賣點」,促進地方及金門觀光旅遊事業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