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溫馨社會
耗資二億六千萬元的金門社會福利館,已於本月十八日正式啟用,不僅讓金門的社福工作更向前跨出一大步,也說明地區致力推展社會福利工作已有良好成果,如何物盡其用,避免資源浪費,有待相關單位共同努力,以充分發揮社福館應有功能,打造溫馨社會。
金門的社會福利工作,其中以每月最少六千元的老人福利津貼、縣民免費搭乘公車等,號稱是全國模範縣,這幾年來也一直被津津樂道,甚而有不少觀光客直嚷將來想要到金門定居,這也是金門的驕傲,但所謂好還要更好,金門還沒有老人安養中心,身心障礙者教養機構也還在規劃興建中,尤其金門老年人口比例偏高,身障者比例也不少,如何提供他們完善的就養、就醫、就學、就業環境,還有賴相關單位多加把勁。
平情而論,地區的社會福利工作,絕對值得稱揚,唯在身心障礙者方面,似乎有待改善的地方還很多,諸如輔助器具的維修檢測,語言治療師、復健師人力的缺乏,尚未設立教養機構等,這些都是亟待努力的地方,相關單位實宜依身心障礙者保護法,按年度編列身心障礙福利預算,專款專用,如此除可避免排擠其他社福工作,也可避免經費移作它用。
老人、婦幼與身心障礙者,他們絕對是弱勢的一群,所謂錢要花在刀口上,社福經費的分配,尤重講求公平正義,多做些雪中送炭,少些錦上添花,這才是推展社會福利的精神,否則,錦上添花的事做太多,絕對會排擠到社福經費的運用,這也是地區弱勢團體最不樂意見到的。
金門社福館完善的設施,讓很多人讚賞,但要怎樣發揮它的功能才是重點,除了提供社會大眾包括老人、婦幼、身障者活動休閒與服務場所,如何不要讓它閒置,以發揮經濟效益,相關單位不僅要有完善的管理使用辦法,還要多加推銷推廣,畢竟花了二億六千萬元,如不能善加利用,實在說不過去。